|
在国家医改大背景下,地方医改已经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各种版本层出不穷,但不容忽视的是,各地探索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政策不完善、补贴不到位等问题。
权利下放,试点推广 今年年初,卫生部门发出“各省市医改成效"通报,对各地在服务体系规划布局、人才队伍建设、支付方式改革、取消以药补医、药品招标采购、控费、乡村医生待遇保障、重大疾病保障以及医疗联合体构建等方面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各地的探索符合医改方向,成绩明显,具有普遍的指导和推广意义。 暂且不管国家的评价是否正确,从过去几年来看,可以说,地方医改的探索进行得如火如荼,纷纷出台“地方版"医改政策。特别是一些作为试点的城市,更是新政一个接着一个,令人眼花缭乱。 不过,在国家放权给地方政府的背景下,地方医改探索无疑是合理也有必要的。行业人士指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国家更多的是起到宏观调控和引导的作用,地方政府才是真正推动医改的“主力军",因此能否真正推动医改既要看国家的决心也要看地方政府的执行。 事实上,自2009年医改方案出台并实施后,我国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初级阶段,所以国家寄希望于通过各地的试点进行破冰,探索出一条可行的路径,再逐步向全国进行推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安徽的药品招标,此前只是在安徽实行,但后面便逐步推广到全国。"一家药企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除了少数几个省市,各地的药品招标基本上都在沿袭“安徽模式",只是在某些细节上有所调整。 北京也就是医改试点的重点城市。在过去“全国人民看病奔北京"的现实下,北京的医改探索相对更为复杂。近三年,在公立医院改革的道路上,北京在全国率先试水,走出了一条破茧而出之路。特别是北京医管局的挂牌成立,更是被认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里程碑。北京医改组专家、中国药学会医药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宋瑞霖表示,北京医改**的亮点是取消了以药补医,用医事服务费代替医院因为取消药品加成所带来的损失。 而从近期的各地探索来看,江苏无疑成为“排头兵"。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卫生厅厅长王咏红表示,医改仍处于攻坚阶段,需要打“组合拳",继续加大政府投入、公立医院投入、进行支付方式改革,真正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此后,江苏启动了一系列的医疗体制改革,包括医保目录调整,删除3种药品,同时新增11种复合药;公布《廉价药目录》,对鲨肝醇、谷维素片、氯氮平等10种廉价药实行统一出厂、批发和零售价;在国内率先通过医保三方谈判的方式,将一些医保外特殊常用高价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赫赛汀"、“格列卫"和“达希纳"等外资药企的药品已先后被纳入。 “江苏的廉价药政策,对解决当前全国范围内紧缺药品的现状有很好的示范作用。"江苏鹏鹞制药市场部经理陆天伦指出。事实上,在当前各地的医改探索中,有很多好的经验和模式值得推广,但同时,由于经济、地域、文化及区域行业发展水平等问题,“地方版"医改始终存在较大的差异。 地方特色,难题仍存 既然是地方医改探索,那么必然会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方案和执行细则,这也就造成了“地方版"医改的不同。以取消“以药补医"为例,其核心之一就是财政补偿问题。在国家大的方向指引下,各地建立起了多渠道的补偿方式。 北京的做法是价格平移法:在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和诊疗费的同时,按照医师职级确定患者在门诊的医事服务费,北京医保基金对“医事服务费"给予定额报销,每人次40元;陕西采取的是财政补偿法:按照“取消多少,补偿多少"的原则,由省、市、县三级政府按比例给予足额补助;安徽实行的是综合补偿法:通过增加政府补助(25%)和收取诊查费(75%)来弥补。 不难看出,各地医改探索已经呈现出“差异化"的态势,但反过来看,也说明各地对医改探索已经开始“百花齐放",这无疑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综合改革及推进十分有利。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繁花似锦的背后,“地方版"医改仍然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2012年广东省选取25家有条件的县级公立医院开始改革的计划时,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曾表示,在配套政策不完善、补偿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很多县级医院都表现出了自己的担忧,害怕“先试先死"。 其实,许多地方的医改仍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对于其中的难点,如公立医院改革、医药分开等,更是边观望、边推行、边完善,不仅没有一个详细和清晰的规划,还缺少配套的政策支持。有专家指出,在医改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顶层设计非常重要,而这个顶层设计既包括国家的,也包括地方的。 与此同时,“钱"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取消药品加成、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大病医保、提高报销比例等等都需要财政的补助。而除了******的资金投入外,地方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撑,这给很多地方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众所周知,在医改的第一个三年中,国家原本计划投入8500亿元,其中******和地方比例为4:6,但实际上投入新增达11342亿元,******3659亿元,地方7683亿。而根据广东省对三年医改的财政投入统计,新增投入781亿元,远超过原测算的420亿元,每年增长达28.38%。 由此可见,地方医改探索仍然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难题,可谓是任重而道远。但应该看到,在目前各地积极探索的过程中,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正在逐步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 【******观察】 “北京模式"再探路 对于北京的公立医院改革,曾有专家赞叹北京政府的魄力,认为触动最深层次的体制问题,而且其整体设计也比较完善,特别是医药分开的推行力度非常大。而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北京市的医药分开将推至部分一二级医院,而且目前北京妇产医院、儿童医院、北医三院均已进行了医药分开的前期筹备。这意味着,北京将遭受更多的“挑战"。 值得庆幸的是,北京充分总结了去年医药分开试点经验,对目前的相关政策进行了修整,而且在药品耗材采购制度、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分配、用人制度上进行系列改革。可以预见,拥有配套及系统的政策支撑,对于北京医药分开的推进无疑是有利的。 除体制改革外,取消药品加成也是北京去年重点突破方向,这涉及到医事服务费的补偿措施。目前北京试点医院医事服务费价格形成了明显的层级梯次,能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但存在“中层次"医生“遇冷"等问题。 对此,北京的医改部门将对医事服务费的价格档次再作评估。不难看出,其想通过更合理划分价格档次,充分调动各个层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进而让患者更合理地分布在各个层级去就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想法无疑是好的,但如何划分,如何推广仍然存在不少难题。 不过,北京的再探路,无疑释放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地方医改已经越来越深入和完善。或许,如上述专家所说的,我们期待它破茧成蝶。 地方特色,难题仍存 既然是地方医改探索,那么必然会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方案和执行细则,这也就造成了“地方版"医改的不同。以取消“以药补医"为例,其核心之一就是财政补偿问题。在国家大的方向指引下,各地建立起了多渠道的补偿方式。 北京的做法是价格平移法:在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和诊疗费的同时,按照医师职级确定患者在门诊的医事服务费,北京医保基金对“医事服务费"给予定额报销,每人次40元;陕西采取的是财政补偿法:按照“取消多少,补偿多少"的原则,由省、市、县三级政府按比例给予足额补助;安徽实行的是综合补偿法:通过增加政府补助(25%)和收取诊查费(75%)来弥补。 不难看出,各地医改探索已经呈现出“差异化"的态势,但反过来看,也说明各地对医改探索已经开始“百花齐放",这无疑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综合改革及推进十分有利。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繁花似锦的背后,“地方版"医改仍然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2012年广东省选取25家有条件的县级公立医院开始改革的计划时,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曾表示,在配套政策不完善、补偿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很多县级医院都表现出了自己的担忧,害怕“先试先死"。 其实,许多地方的医改仍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对于其中的难点,如公立医院改革、医药分开等,更是边观望、边推行、边完善,不仅没有一个详细和清晰的规划,还缺少配套的政策支持。有专家指出,在医改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顶层设计非常重要,而这个顶层设计既包括国家的,也包括地方的。 与此同时,“钱"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取消药品加成、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大病医保、提高报销比例等等都需要财政的补助。而除了******的资金投入外,地方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撑,这给很多地方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众所周知,在医改的第一个三年中,国家原本计划投入8500亿元,其中******和地方比例为4:6,但实际上投入新增达11342亿元,******3659亿元,地方7683亿。而根据广东省对三年医改的财政投入统计,新增投入781亿元,远超过原测算的420亿元,每年增长达28.38%。 由此可见,地方医改探索仍然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难题,可谓是任重而道远。但应该看到,在目前各地积极探索的过程中,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正在逐步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