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3

全面推广家庭医生制度 首先需要解决人才问题

2013-03-30      来源: 上海商报   访问量:42    在线投稿

   据悉,今年内上海将全面推广家庭医生制度,即在所有17个区县的17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占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量的70%以上。

  社区推广家庭医生制度,有不少好处。市卫生局表示,现阶段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主要可获得7项服务。其中包括:由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提供针对性建议和服务;通过预约方式优先获得家庭医生门诊服务;通过绿色转诊通道优先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确有需求并符合要求的签约居民,可优先建立家庭病床等。简单而言,家庭医生就像社区为居民提供的“私人医生”服务,签约后居民看病就医,便可先找熟悉他的家庭医生进行咨询、诊断。

  自2011年4月起,上海就将家庭医生制度列为医改五大基础性工程之一,在长宁、闵行等10个区率先启动了试点。经过试点,已有1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相关制度构建,覆盖2277名家庭医生,签约374万居民。就相关情况看,上海已基本具备向全市推广家庭医生制度的经验。不过也要看到,要顺利开展家庭医生制度,还需要从人才、制度等多方面进行配套,否则可能遭遇现实瓶颈问题,导致既定政策目标难以实现。

  首先是人才问题。推行家庭医生制度,意味着医疗人才要更多下沉到社区。当好一名家庭医生的前提是,社区医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师。但据了解,上海的全科医生只占全部医生数量的6.9%。这意味着,上海要按计划到2020年之前基本建立家庭医生制度,马上会面临全科医师人才紧缺难题。如何根据人口比例配备合格的社区全科医生,将是摆在有关部门面前的重要议题。

  与此相关的,不仅是人才培养问题,还涉及全科医生的收入问题。社区医生辛苦不言而喻,但收入较低也是不争事实。缺乏合理的薪酬体系,就很难吸引人才进入,也难以留住人才,进而可能影响到家庭医生制度的“维稳”。还有,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也会有期望值,如果医生水平不如人意,即便签约了,居民也不会愿意把身体健康交托给签约医生。倘若如此,家庭医生制度就可能名存实亡。

  其次是机制问题。家庭医生制度是借鉴英美等国家的做法。按照理想模式,居民看病先找社区家庭医生,社区解决不了,再转诊到大医院。但正如市卫生局答记者问所表示的,考虑到居民的就医习惯,当前不会强制要求在家庭医生处首诊。那么,社区家庭医生如何吸引居民首先到社区就诊?这就要进一步理顺机制,简化流程,为居民就诊提供便利、实惠。其中,为签约居民提供优先转诊绿色通道,应是不错的“卖点”,但这要做好社区医院与大医院对接工作。

  第三是管理问题。上海的家庭医生制度不同于美国的“私人医生”制度,而是基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一种尝试。在美国,家庭医生制度存在一定弊端,如医生为牟利而“小病当大病治”等问题。由于上海的家庭医生制度与医保挂钩,也会存在类似管理监督问题。例如,社区医院可能“截留”患者,该转诊而不转诊,借以提高社区医院收入。相关部门应从制度设计与监督管理着手,对这些可能发生的问题加以防范。

  上海全面推广家庭医生制度,政策目的应在于通过加强社区医疗服务,缓解居民看病难问题,进而提高居民就诊服务水平。这是值得认可的医改路径。但也有必要强调一点,上海是国际性大都市,拥有优越的医疗资源,吸引着来自全国的病患。如何在保障与提升本地居民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兼顾外来患者的就医公平,也是应当重视与解决的问题。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