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2

转载《如何选医生》

2013-03-14        访问量:358    在线投稿

    我们看病就医都希望得到好的效果,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越是高,治疗效果和质量就会越高。但医疗技术与其他技术不同,治疗活动,很难采用批量化和完全程序化,标准化方式进行。很大程度要依赖医生个别化的操作来完成。谁都知道,现实社会中,每个医务人员经验,能力和技术水平差别太大。我们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当然应该选医生。
    (一)   选医疗机构
    医生的医疗活动是要在一个医疗机构这样一个特殊场所进行。医疗机构为医疗活动的进行,提供了各种必要的设备和支持保障条件。通常规律是,好的医疗机构中,好的医生就多一些。水平高的医疗机构中,必然有水平高的医生。因为水平高的医疗机构,必然是要靠高水平的医生来支撑,医疗活动是往往是一个团队活动,这种环境又能够吸引,培养和造就出高水平的医生。所以选医生的第一步是要选医疗机构。
    但要注意,选医疗机构不能光看医院的名气,更要看专业科室的情况。如那位女士在选医疗机构就犯了错误,选了一个“有名的大医院”,其实是专业水平较低的科室。
    口腔专业在医学里是一个特殊的专业,一般常规治疗,对医院的依赖不高,更多的是医生的个人素质起作用,因此所谓开业医师中,也有一些高水平的医生,他们的受教育的背景,知识和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以及医疗机构环境设备,往往高于大医院的小科室。
    一个医疗机构好与否,不能只是看广告,其实一个医疗机构的声誉是多年来积累起来的,无论在患者间,还是医疗界自己内部,都容易得到正确的信息。一句话,选医疗机构比选医生更容易一些,也是选好医生的基础。
    (二)   选好医生
    选好医疗机构后,又如何选医生呢?我们讨论一下几种常见的选法。
    1、从职称年龄方面考虑:很多患者喜欢选老医生,或者喜欢选教授,主任。很多医院也将名老专家推出来,让患者来选。其实,这样并非完全正确。老医生的优势是经验丰富,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没有临床经验的医生肯定不能算好医生。但是医学也是发展迅速的科学,一般老医生的知识技术老化的现象,在医疗界也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很多医疗活动还需要医生动手操作。这样大家就明白了,不是老医生的就是好医生。
    选老医生,选教授主任的方法另一个弊端是,目前讲究的是“官本位”,我看到一篇文章写道:“长期以来,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中国出现了明显的学术官本位取向,无论是学衔、职称、经费、评奖、专著等等,几乎所有学术空间,都被一批不学无术或学无所长的官僚所侵蚀或占领,把持学术机构和学术批评、交流与管理机构,控制语境。使学术沦为妓奴,附属于权力和金钱,随意使唤。
    我们无意批评官员做学问,更无意指责学者去做官。但我们痛恨利用权力控制和把持学术机构和学术评价。因为这样败坏了学术风气,产生了错误的价值导向。致使学者形成为谋官而做学问或先为官而后做学问的价值取向。而做了官又没有时间做学问,荒废了许多优秀学者的学业。因而会有利用权力携取别人成果。结果是三心二意,官没做好,学问也都瞎了,人品也做坏了。致使好好的学者变成了学界流氓。 ”
    的确,很多医院是以官位定职称的,有很多不学无术的官员成了“专家”。另一方面也有原来还有写本事的医生当了官后,忙碌于官场应酬,而荒疏了技术。职称越高,光环越亮但功夫却越差。但病人只从医院挂号厅专家介绍榜上,是看不出门道的。
    2、熟人介绍:很多人看病喜欢找熟人,托关系。中国人办事喜欢找熟人,托关系。多年来的社会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熟人好办事的“真理”。事实求是的说,看病喜欢找熟人,托关系在选好医生方面还真有积极作用。首先,你可以获得更为准确一些的关于医生为人做事和技术水平的信息。其次介于熟人的面子,通常医生会更谨慎和认真一些,使我们看医生时安全感高一些。如果医生就是我们自己的熟人,就更好,他会更耐心,给我们提供更真实的信息。熟人介绍方法的缺点是,万一碰上“医托”更容易上当,因为是熟人嘛。不过像俗话说的:“兔子不吃窝边草。”通常发生这种情况机率不大。
    3、零距离接触:在收集到其他信息的基础上,我们在看医生时,自己留心观察,判断医生是否是好医生。好医生的定义是“德才兼备”。怎样判断医生的“德”呢?
    我们可先看医生有没有通常所说的“爱心”。一般我们跟亲人或朋友在讲起自己疾患的痛苦时,会得到对方的同情的表示和安慰。医生由于职业因素,所表述同情和安慰可能会更含蓄,但决不能给你一种冷漠和漫不经心样子。
    我们要求“医”,哪怕做不到将“患者当着自己的亲人”,至少在心里要把患者当作“人”来对待。“医”不应该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患者,包括就是你要表示的同情和关怀,也不能采用施舍者的姿态。除了在专业知识技能比患者更强以外,应该平等礼貌地对待患者。“医”在患者面前不应该扮演老师(对学生)的角色,家长(对小孩)的角色,和官员(对百姓)的角色。我们知道“医”可能工作压力很大,可能日理万机很忙,可能有很多人追捧敬慕,但你一旦接待了患者,就应该忘记名人和大腕的身份,应尊重,平等地对待患者。
    我们再看医生有没有讲真话。我们跟人打交道最怕上当受骗,看医生是也怕被蒙。我们可以向医生提问题,看他能否解除我们的疑惑,对你的问题是否有吱吱唔唔或含糊其词的表现。我们可以观察:“医”有没有自我吹嘘,夸大自己的技能和经验,夸大疗效(或“治疗方案的预后”)。有没有用你的病情来吓唬你,有没有过于热衷推荐高价项目和高价药的倾向。当你表示经济不宽裕的时候,“医”的态度表现有无微妙变化(如耐心和热情下降)。总之一点,如果你有一种跟看算命先生时的感觉,那情况多半不太妙了。
    我们要求“医”,要真诚地对待患者。在专业知识技能比患者强的优势以及所形成的信息不对称状态,不能用来作为愚弄患者的资本。应该客观向患者介绍知识信息,不要有意无意诱导患者来追逐经济利益。“医”**与患者换位思考,患者有患在身已经很不幸了,患者对“医”的工作和劳动支付费用是合理的,但不应该把患者当作谋利的对象。有时这样想是对的:如果我自己是患者,怎样治疗好?
怎样判断医生的“才”呢?(指在零距离接触时的判断。)
    似乎比较困难。因为我们不懂医。我们知道,“才”的评价都是通过同行评议。但是一般情况下,有“才”的人,他的才华往往不局限在“纯专业领域”内。至少他的思维能力能够表现出来。如果“医”在患者面前无法将想关医疗问题基本原理跟患者解释清楚,那只能说明他要么在知识上有缺陷,要么思维能力方面有缺陷。我们在跟“医”交流过程中,还是有可能判断出他的“才”的。俗话说久病成医,患者可以学习医学知识,也能够掌握不少医学知识。有朋友说,他因为自己了解了一些医学知识,看医生的时候,有时可以分辨出医生说的有误,当他指出医生的失误时,有的“医”会老羞成怒,也有的医生会坦诚地承认,医学发展太快,和分枝太细,确实有的知识不完善。
    一个有才能的“医”应该不怕有一个医学知识的患者。
    象那位不幸的XX女士,我从她的文章中,看出她对相关口腔正畸知识已经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她在表述自己遭遇的思维逻辑性和条理性很强。那个医院的X医生和Y医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是要比她差很多。可惜一开始她也太草率了一点。
    针对XXX的案例,我想提醒朋友们注意一点,对于一切非应急的医学治疗都不要太着急,我们应该花一点时间,通过各种了解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去除伪信息。希望上述看法对朋友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2万家牙科招聘,6万名牙医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