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当官方监督与舆论监督形成一种彼此呼应的关系,舆论监督才有了牙齿,官方监督也才多了一双眼睛。
据《重庆晚报》9月27日报道,“2010年央视广告招商会”近日在广州召开。在邀请《焦点访谈》制片人上台时,主持人赵普笑着说:“接下来的这位,如果央视要给员工买保险的话,她应该是受保金额最高的一位。 ”赵普接着表示,“我主持新闻节目时经常收到恐吓短信和信件,曾经有人说要砍掉我的一条腿和一只手,《焦点访谈》的制片人就更不用说了。 ” 做监督类报道的记者遭到死亡威胁,其实不算什么新闻,几乎每个做监督类报道的记者都有过类似“惊魂”体验。死亡威胁毕竟只是一句“空炮”,比死亡威胁来得更“实在”的,是各地频繁发生的记者被打事件。在百度上,输入“记者被打”4个字,马上就能跳出8万多条相关资讯来。这些资讯背后,全部是实实在在的拳头、耳光、板砖、闷棍。这家伙,可比一句威胁更加让人触目惊心。 记者有风险,入行需谨慎。记者这一行的风险来自哪里?说到底,来自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源自对社会监督的责任感。但必须看到一个现实是:记者这一行其实正在变得越来越“安全”。记者之所以“安全”了,并非是对记者的保护措施有了什么特别加强,而是缘于舆论监督的威慑力正在变弱。 舆论监督类报道刚出现时,对被监督对象有很大威慑力,可曝光越来越多之后,他们就对单纯的曝光产生了免疫力。这也是为什么《焦点访谈》这个栏目刚出现时,各地被曝光对象排队进京说情,希望电视台“这段别播”。而现在,舆论曝光的“命门”被人掌握后,排队说情的“盛况”恐怕再也不复存在了。 舆论监督为啥变弱了?说到底,舆论监督只是媒体行使合理怀疑的权利,以及披露自身调查所得的信息。曝光之后如何处理,这需要监管部门敏锐地从中发现问题,深入地跟进和调查下去。被曝光者怕的是监管部门的“接力棒”,而不是舆论和媒体。 只有当官方监督与舆论监督形成一种彼此呼应的关系,舆论监督才有了牙齿,官方监督也才多了一双眼睛。记者本来就应该是个有风险的职业,那么,就让记者这一行继续有风险吧!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舆论监督的健康发展。
2万家牙科招聘,6万名牙医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