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家门口就有社区医院,为何居民们却喜欢舍近求远,跑去大医院排长队看病?
1月29日,媒体与**南京市委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联合推出的第五期“幸福都市圆桌会”,聚焦的话题正是社区医院“遇冷”的问题。会上,幸福都市建设市民联络员、居民代表、相关政府部门代表、专家讨论热烈。一边是居民在大医院排长队等着看病,一边是社区医院的医生没事干,闲得慌,对此,大家纷纷“把脉”,出点子。
记者跟拍
离家近、不排队
“家门口”看病挺方便
居民在家门口看病方不方便?记者跟随居民郑阿姨去社区医院做了一次检查。
60多岁的郑阿姨家住堂子街,患有高血压好多年了,每个月要去离家一公里左右的止马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检查、拿药。“走路也就10分钟,去一趟就相当于锻炼身体了。”郑阿姨告诉记者。
来到服务中心后,没等多久,就轮到郑阿姨做检查了。“到大医院排队、挂号、拿药,一耽误就一上午的时间,我喜欢到社区医院做检查。”
其实,没时间去社区医院也不要紧,郑阿姨所在的小区还有一个高血压小组,专门为居民量血压,此外,止马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还会定期入户服务。南京止马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郭会表示,根据居民健康档案,一般一周两个半天下社区为居民提供常规服务。
“就在家门口,如果是小毛病或是慢性病,真的挺方便啊。”看完了这段视频,又实地参观了做得不错的月牙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家对社区医院有了更多的了解。
市民调研
社区医院病人不多
医生看报聊天打瞌睡
为了这次“幸福都市圆桌会”,市民联络员李遇霞特意做了调研,跑了好几家社区医院,走访了92位市民,了解大家对社区医院的看法。
“因为没什么人来看病,一些社区医院的医生护士挺闲的。”李遇霞说,她在江宁一家社区医院看到,有的三三两两聊着天;有的医生看完报纸,太无聊了,干脆趴在桌子上打起瞌睡。
“浪费了公共医疗资源,也浪费了这些医护人员自身的光阴。”在她调研的几家社区医院当中,同仁街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冷清。原因很简单,因为附近就有鼓楼医院、儿童医院等多家大医院,附近老百姓生了病,也没必要去社区医院。而红山和大光路的社区医院,就诊量大概是同仁街的两倍多。李遇霞认为,这就说明,社区医院的布点不合理,希望卫生部门能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做调整。
众说纷纭
不信任
我归纳了一下,最主要就是不信任,市民对社区医院的医生资质、能力都不够信任。我也有亲戚在社区医院当全科医生,有时候家庭聚会见了面,会考考“小辈”,结果,对方很多问题都答不上来。
——市民联络员李遇霞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去社区医院,我认为,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不相信医生水平。”——市民联络员陈宪伟
药品不够多
在社区医院里,很多药买不着,有些老人不得不重新回到大医院,加入“排队大军”。
——市民联络员和小区居民代表
医生下班早
社区医院下班太早了!有一次到南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结果到了那里,下午5点30分了,大门紧锁,医护人员已经下班。
——市民联络员孟兆祥
热点问答
怎么才能信任社区医院?
市民建议:能否让大医院来社区办分院
在圆桌会议上,很多人认为对社区医院的不信任是主要原因,并提出能否让大医院来社区办分院?
对此,南京市卫生局副巡视员崔晓宁说,南京也在想各种办法为社区医院招人才、留人才,但很困难。同时,也在请大医院的专家到各社区医院“坐诊”。
“我有个建议,现在学校不都在搞名校办分校吗?在名校的带动下,教学质量一下子就上去了。”市民联络员王纯明说,能不能让名院、大医院也来社区办分院,并且规定,每个医生必须每周有一定的时间在社区里坐诊,这样一来,水平自然就上去,大家也就会信任社区医院了。
李遇霞也建议,可以聘请那些家就住在附近的退休老医生,他们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不少老医生和我聊天时都说,他们的退休金不少,生活不愁,但总想找点事做。”李遇霞说,社区里的全科医生培训毕竟需要时日,而这些老医生经验丰富,刚好可以带带年轻人。
基本药物不够多怎么办?
南京市卫生局:新目录就快出来了
圆桌会上,不少市民联络员和小区居民代表反映:在社区医院里,很多药买不着,有些老人不得不重新回到大医院,加入“排队大军”。
南京市卫生局副巡视员崔晓宁说,基本药物目录是由国家以及省级卫生部门制定,南京根据实际情况,又增加了几十种。马上,国家新的基本药物目录也要出来了,应该会再有所增加。
南京市月牙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薛坚说,其实也有不少药物,可以由基本药物来代替。比如治疗高血压的药品,药品成分都一样,大医院里有进口的,而基本药物目录里对应的同一类药,则是国产的,效果也不错,价格还能便宜十几元。“我们推荐给患者使用,不少患者反映也不错。”
下班早,能否开夜间急诊?
南京市卫生局:鼓励有条件的医院开
“社区医院下班太早了!”市民联络员孟兆祥说,去社区医院就是图在家门口方便,生病又不分白天晚上,能不能开夜间急诊呢?
南京市卫生局基妇处处长刘奇志表示,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力争能实施“早8点上班,晚8点下班”,尽可能满足附近患者的需求。至于晚8点后的急诊,鼓励有条件的医院,特别是医疗资源比较缺乏的地区,医院尽可能开设,方便患者。
记者了解到,一些医疗资源饱和的地方,基层医疗单位开设夜间急诊,一年也没几个人来。但在郊区,确实居民很有需求。
行动不便,能否上门挂水?
南京市卫生局:为了安全不提供此项服务
有市民联络员提出:社区有很多老人,还有一些重病患者希望能提供上门挂水的服务,即使付点费用也没有关系。
不过,这个要求当场被否。南京市卫生局基妇处处长刘奇志坦承:经常有患者因为这事投诉,“他们觉得,不就是让医生或护士上门扎一针吗?是不是嫌跑得辛苦怕麻烦,其实不是的。”刘奇志说,对医护人员来说,在方便与安全之间,安全是第一位的。《省卫生厅关于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门服务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上门服务不得使用易导致过敏反应的药物,也不得提供输液等必须在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医疗卫生服务”。在进行输液时病人可能会出现药物过敏等情况,一旦出现意外需要立即抢救,在家里输液没有相关的抢救措施。
刘奇志明确表态,从医疗安全方面考虑,目前不能提供上门挂水服务。市民可以选择就近的社区医疗服务点进行相关治疗。
卫生局
家庭医生给社区居民建健康档案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2013民生十件实事里提到:实现全科医生在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全覆盖,要力争6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家庭医生制度。
南京市卫生局副巡视员崔晓宁说,南京目前也正在探索家庭医生制度,要将社区的重点人群,由社区管理起来。目前,全市家庭医生签约55.39万户,140.71万人,签约率17.35%,其中重点人群签约率54.5%。
市民联络员陈宪伟建议,给社区里的老人等重点人群,每个人都建一份健康档案。对此,崔晓宁说,这项工作正在着手抓紧做,“不但要给居民建健康档案,而且这份档案是动态的,家庭医生会定期为居民检查、了解情况,更新档案。”
专家说法
硬件不错,关键要在服务上下工夫
江苏省社区卫生协会副会长陈永年认为,南京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得到了老百姓的初步认可,不过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比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紧张。按照相关规定,每万人需要配备11名医务人员,但基层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再比如绩效工资难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干得好干得差每个月只差几百块钱,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大。”
“今后要着重在提升服务能力、服务水平上下工夫。”陈永年表示,现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硬件条件都不差,关键是如何调动社区全科医生的积极性,让老百姓信任他们,愿意找他们看病。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改善全科医生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收入待遇,“要让全科医生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