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所致肠道传染病,属于我国乙类法定传染病;志贺菌包括福氏、宋氏、鲍氏与志贺四种,近年流行的主要菌种为福氏志贺菌。细菌性痢疾主要发病人群为儿童与青壮年,夏秋季节多发,细菌经由污染食物饮水传播,侵袭结肠,特别是乙状结肠与直肠,
【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史 夏秋季节、一周内有进食不洁饮食史。
2.临床表现 典型细菌性痢疾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呈黏液脓血状,每日10~20次,部分患者有畏寒、发热、脱水,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昏迷、惊厥等中毒性菌痢,特别在掌龄前儿童发病率较高,急性细菌性痢疾若治疗不及时、伴随其他肠道疾病可反复发作成为慢性细菌性痢疾;体检患者常有下腹部压痛。
3.实验室检查 典型大便常规外观呈黏液脓血状,粪质少,显微镜检查可见大量红白细胞,可以找到巨噬细胞;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4.确诊 大便培养出志贺菌可以确诊。
【药物治疗】
1.一般处理 患者休息,适当饮水;对脱水严重患者可以采用口服补液盐补液。
2.抗菌药物治疗 喹诺酮类药物为成人细菌性痢疾治疗的******药物。但一般不推荐应用于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常用药物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其他可以选择的抗菌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唑;对消化道症状明显者,可先予静脉注射,症状缓解后改为口服给药,一般疗程5~7天。对细菌性痢疾重型或中毒性病例可选用头孢曲松治疗。
3.对中毒性菌痢患者需要积极抢救,注意降温(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止惊(甘露醇脱水、地西泮止惊)、纠正休克(输注葡萄糖氯化钠补液、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多巴胺调节血管活性),同时转有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进一步抢救。
4.慢性细菌性痢疾可选用2种以上抗菌药物联合应用(药物同上),延长疗程到2周以上,必要时辅以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等保留灌肠;同时去除各种慢性化诱因。
【注意事项】
1.细菌性痢疾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需要报告疫情。
2.细菌性痢疾属于肠道传染病,需要采取适当隔离措施,对患者排泄物进行消毒处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