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3

医生的悲剧和悲聚

2013-01-29      来源: YNET.com 北青网   访问量:138    在线投稿

一个医生的悲剧 一群医生的悲聚

包钢医院为朱玉飞医生设追思厅,闻讯而来的追思者超过1000人,深痛哀

 2012年,为纪念哈医大一院医生被刺事件,医界人士打出了横幅

遇害医生朱玉飞生前照片

    急救医生无故被砍 百余名大学同学为此齐聚追思会 呼唤社会良知———

  她倒在血泊中,被砍40多刀,死时年仅35岁,余下7岁幼儿。

  她是包头市包钢医院的朱玉飞,在1月19日凌晨出诊时被病人家属无故伤害。

  1月26日,一百多名朱玉飞医科大学时的同学从全国各地赶到包头,追思会上啜泣一片。

  一个同学说,大家是在哭朱同学,也在哭自己,哭曾经的理想。

  事件

  警方称与医患矛盾无关

  19日凌晨1时42分,120电话响起后,疲惫的朱玉飞拦下了另一位出诊医生,说:“抽搐,我们科处理得多,我去吧。”谁也没想到,这竟成为朱玉飞最后的遗言。

  当时,神经内科女医生朱玉飞正在包钢医院急诊科值班,接到包头市120指挥中心电话称,昆都仑区友谊大街19号街坊五区22栋90号一名女患者突发抽搐,请出车急救。朱玉飞带领一名男护士、两名担架工迅速出发。朱玉飞手提急救箱第一时间冲上求救方所在的六楼,护士、担架工紧随其后。朱玉飞敲开房门,问病人在哪儿,对方说在阳台。当朱玉飞直奔阳台时,歹徒却手持菜刀将担架工及护士砍伤并拦截在门外,随后把家门反锁,残忍地将年仅35岁的年轻女医生朱玉飞杀害。

  据警方通报,嫌犯李兴龙因上网购物与妻子发生口角并激烈争执。19日凌晨1时许,犯罪嫌疑人李兴龙夫妻矛盾激化,李兴龙用擀面杖殴打妻子,致其妻右臂骨折。120急救人员到场后,李兴龙迁怒于医护人员,当场用菜刀砍伤两名担架工人后,又反锁屋门砍死出诊女医生。警方认定,这是一起激情杀人个案,不是社会治安或医患矛盾的反映。由于记者没采访到嫌犯,尚不知其当时的心理。

  追思

  请假未批,他也坚持要参加追思会

  在北京某医院工作的李医生是朱玉飞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的同级同学。最初从其他同学那里得知这一消息时,李医生莫大的悲伤中夹杂着深深的愤怒:又一名医护人员倒下了,而且是他同窗五载的同学。

  在警方未通报调查情况之前,一些网友已开始推测这起事件为“医患矛盾”,并猜测各种导致“矛盾”的原因。微博认证信息显示为医务工作者的网友,也为又一位同行倒在病患家属刀下而不平:“20天,4起被报道的暴力袭医,2名医生殉职。打骂医务人员的事件每天都在发生,医生成为最危险职业。”

  李医生最初的推测也是如此。其后几天,他的情绪一直处于非常激愤的状态,有时整宿睡不着,眼眶还会突然湿了。这种情绪,既有为同学无辜遇害的难过,更有同为医务工作者的愤懑和无力。

  一天后,包头警方证实,朱玉飞医生被害是凶手因家庭矛盾迁怒于医护人员的偶发性事件,与医患矛盾无直接关系。

  李医生并无证据质疑这个结论,但他还是有物伤其类之感:嫌犯迁怒时,为什么打120而不是其他的电话?

  和他一样,同级的许多同学都很震惊。也不知道谁最先提议,大家相约26日去包头祭奠一下遇难的同学朱玉飞,并呼吁社会关注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尽管向单位的请假申请尚未获批,但他坚持要回包钢医院参加朱玉飞的追思会。

  同为医生,爷爷受人尊重孙辈提心吊胆

  在李医生赶往火车站和其他一起回来的同学集合时,同在北京的江医生也准备次日去包头。

  江医生家里多位亲人学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都不富裕,当医生的爷爷在村子里非常受尊重。即使不是去看病,到人家里时,对方也会炒个鸡蛋,或者冲一碗红糖水来款待。除了家庭影响,“受人尊敬、收入还可以”,是他选择这份职业的原因。当年高考填志愿,他的所有选择都是医学院。

  刚开始工作时,江医生没有感到这份工作有多需要提心吊胆。但现在,家里人对他的状况从满意到担心。每当出现医务人员被伤害事件时,总提醒他要多小心。但是这种情况防不胜防,尤其作为急诊科医生。

  急诊经常接收一些酗酒、斗殴的人。有时候被打伤的人前脚刚被送到医院,医生护士要上去处理伤口,另一方就掂着砍刀气势汹汹地追过来了,医务人员难免被误伤。酗酒被送来的人要是大醉不醒还好,如果半醉半醒耍酒疯,护士去输液扎针,对方扬手啪的一个巴掌:“你扎我干什么!”

  若说在急诊科,易招致这种危险,但在眼科工作的朋友也常遇到吵闹和纠纷,哪怕是体检中心的眼科。江医生说,一个朋友给验驾驶本儿的人体检,视力不合格非让填写合格,被拒后拿起遮挡眼睛的器械就打。

  听说朱玉飞的事情后,他让朋友从临床转到行政的想法愈加坚定。看到有同学提议一起祭奠同学时,他毫不犹豫地回来了。

  病人醒了,她有“终于逃过一劫”的轻松

  在内蒙古自治区某地工作的王医生也往包头来。用她自己的话说,原本每天都提心吊胆的,突然遇到朱玉飞以这种方式骤然离开,让她对这个职业更有恐惧感。

  王医生说,有次她为一个心梗病人做手术,中途病人休克,患者家属抓着她恶狠狠地说:“要是病人有个三长两短,就灭了你。”遭遇恐吓心中委屈,但是不可能不管不顾手术台上的病人,经过抢救病人最终苏醒,这位医生第一想到的,不是救回病人生命的成就感,而是“自己终于逃过一劫”的轻松。

  王医生说,护士被打骂的几率更大。大多数病人都是好的,但有的病人只要换药慢了一点儿,就挑剔“你什么态度啊”,如果敢还几句硬话,事态马上就会升级。她亲眼看到,一位病人因为一件小事抓着护士的头往台灯上撞。

  病人来到医院后,都觉得自己是最重要的,希望医护人员都围着自己转。但现实情况是,每个医生和护士都有很多病人要面对。王医生自己也带家人去看过病,排两个小时还没轮到自己,她也很生气,感觉病人确实不容易。但切换到医生的位置上,自己工作中也没闲着啊,经常过点儿还下不了班。

  很多情况都容易发生冲突。发生争执后,她遇到的患者很少有通过法律途径去解决,而是不问事由和医生去闹。医院惯常的做法就是息事宁人或各打五十大板。这种情况让受委屈的医生寒心,也让一些故意闹事的人钻了空子。

  很多同事提心吊胆、人人自危,一些医生开始想办法防身。

  医患紧张,他更愿给病人保守治疗

  在张医生的印象里,朱玉飞医生是个与世无争的人,工作也很尽职尽责。突然遭此横祸,他有些难以置信。对于警方给出的原因,他并没有质疑,只是认为医生当得很可怜。“但我无也法说服自己,不把此事与医生的人身安全现状联系起来。”

  这和他自身的经历有关。原本认为医生和患者该并肩作战,共同和疾病抗争,但最近几年,他越发感觉到医生和患者的互不信任。人体是很复杂的系统,这一分钟人还好好的,下一分钟就可能出现意外,但是患者的心情却是,他们把病人送到医院,就要看好,“但医生也不是******的神啊”。

  当病人突然出现意外,医生就会直面遭遇家属的愤怒。有一次,一位患者突然死亡,家属不走司法途径进行尸检,直接带了二十多个人来医院围殴,“他们只是没带刀,否则我也会被砍死。”

  张医生说:“病患不信任医生,医生也不信任患者。明明科室检查出来的毛病,担心万一有意外发生,自己出现‘误诊’。就建议患者去做各种检查,或者建议转诊到更好的医院。可能检查一圈下来、到大医院诊断后发现,结果和最初自己诊断的一样。钱是花多了,可是谁敢不检查啊。这也导致部分医护人员变得消极,医学是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学科,一些病症可能‘闯一下’就能过去,但是担心万一闯不过去,医生一般不会冒这个风险,采取保守治疗,或者转诊,最后吃亏的还是患者。”

  参加追思会的同学比十年聚会时还多

  1月26日上午10点半左右,100多名朱玉飞的同学来到包钢医院。2012年时他们这一届学生毕业十年聚会,也不到100人。

  在来之前七嘴八舌的讨论中,大部分同学达成了一致,此行有三个诉求:“沉痛哀悼朱玉飞;希望严惩凶手;呼吁相关部门提高医生的人身安全保障。”他们甚至还有一些具体可行的建议,比如将120出诊时和110等合并,增加急救人员的安全防范。

  但是到包头之后,同学们发现情况有所变化,相关部门只希望提第一个诉求。

  面对媒体,这些同学们的态度也出现了分化。一些原本打算和媒体“诉诉苦”的同学也犹豫了。

  原本定于2个小时的追思会,压缩至近一小时。位于包钢医院内的追思厅里摆满了鲜花,朱玉飞的黑白照片悬挂中间,两侧悬挂的生活照上,漂亮的朱玉飞如花笑靥。当一位同学介绍朱玉飞的生平时,王医生和其他女同学们哭成一片,一些男生也开始流泪。

  “其实我们只是想表达一下哀思,呼吁大家重视医护人员的安全。”有些同学低沉地说。

  未来

  什么时候倒下……那就结束吧

  重逢、告别,同学们又开始重新投入工作,有人在QQ群的年级论坛里告诉大家:“我已经从包头回到家了。”有人把网传1月24日发生于重庆的一则砍医新闻发到群里,一位同学说了句“又发生这样的事情!”更多的同学没有时间发言,他们的工作太忙了。“说实话,没怎么想过以后,”江医生的语调里有些无奈,“什么时候倒下……那就结束吧。”

  采访结束时,一个同学说,追思会上,大家是在哭朱同学,也在哭自己,哭曾经的理想。

  文/本报记者 高淑英

  讲述

  医生自述从医之惑:希望政策帮医患“破冰”

  说起同学朱玉飞的遭遇和自己工作中的委屈,张医生气愤异常:“如果医护人员的安全不被重视,不说别的,如果我出急诊,我肯定不愿意走在最前面。”他说现在工作十余年,扔不下也没法找别的工作,如果是刚参加工作,就会毫不犹豫地转行。“我告诉儿子,长大后绝不能当医生。”

  尽管愤怒,但他还是从病患的角度考虑问题,也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并呼吁给这个行业多一些“正能量”。

  “现在我不愿说自己是医生”

  现在一些场合,大家寒暄互问职业,有时候我不愿意说自己是医生,而宁可随便说个职业。但以前的我不是这样的。

  高考时我分数很高,选择学医是因为这是门技术活,治病救人也会受到尊重。2002年我参加工作时,医生的声望还是很不错的,和朋友聚会时也从不忌讳说自己的职业,对这份工作充满热情。

  那时候如果有一个病人去世了,我会难过得好几天睡不着,每天都琢磨、查资料,想着这种病怎样才能治好。偶尔有病人非要拿东西来表示感谢,我从来不收,遇到家里穷的我还给两三百块钱,让他们买早饭。病人感谢我,我也很有荣誉感和成就感,干劲儿更足了。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些病人很挑剔,医患之间很容易起纠纷,多数时候纷争就意味着辱骂和拳打脚踢。反观自己,也变得缩手缩脚,再不敢热心地去“揽活儿”,怕万一出错引起纠纷。

  不可把个别的负面放大到行业

  有些人对医生的印象不好,觉得医生只挣钱,收红包了,拿回扣了,做检查了。的确有些医生品德有问题,为了钱会做出违法的事情。但那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医生还是兢兢业业的,而且是个非常辛苦的职业,社会上万不可把个别医生的负面影响放大到整个行业。

  医学院的学生本科5年、硕士3年,有的还要读博,成才周期比其他专业都长,薪水却不高。我和爱人都是医生,一周能碰上3次面。如果大环境不好,的确会让医生感到心寒。

  其实,有些拿回扣的情况不全是道德因素。因为同样药效的药品有好几种,有的厂家为了鼓励多使用自己的药,于是用商业行为给医生提成,这种机制下容易出现拿回扣的情况。

  一些病人死在医院,家属不管不顾原因就开始闹。最后医院不得不息事宁人赔了几十万,医生也要负担10%,半年工资就没了。站在病人的位置考虑,花了那么多钱,亲人死在医院里,想找个说法。医院如果撒手不管,可能会让家属产生一种仇视心理,家属的这种情绪不能堵只能疏导。

  希望政策给医患之间“破冰”

  现在做个手术要签多达六七张的知情单、同意书等。其实,对救治本身来说,签不签单子医生都会尽力。但是不敢不让家属签。还有写病历,有时我也很为难,送过来一个急需动手术的患者,肯定想争分夺秒地抢救。但是写病历、给家属介绍情况需要花很多时间,可能会延误抢救。但如果不写病历先抢救病人,万一抢救过来还好,赶紧去补病历;万一抢救不过来,病人家属闹事儿,把你的病历封了,那铁定输官司,弄不好职业生涯就结束了。

  有的人说这是规范,我觉得是医生的一种自保手段。说到底还是因为不信任,没有第三方的介入。如果有政策、措施支持医生在面对类似的事情时放开手脚,或许能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

  当然,有些政策也会衍生出一些问题。新医改中的总额付费支付方式,导致一些医生不敢轻易接收医保病人,往往建议他到别的医院,出现“推诿病人”的现象。比如像阑尾炎这种按病种付费的手术,医保机构核定的是一个标准,可个别病人由于体质、病情,需要的检查和治疗都比较多,总花费会超过标准。但这会使医院面临“过度医疗”的处罚,而医院又会把责任分摊到科室、医生头上,所以医生不敢轻易接收医保病人。这样的政策就显得有些简单粗暴。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