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先行者,安徽省目前已经在全省范围内根据国家医改办的要求,启动县级医院的全面改革。 药品招采“五统一” 在县级医疗机构招标采购方面,“安徽模式”的经验也得到了运用。目前,安徽省县级医院所用药品以省为单位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县级公立医院集中采购目录、统一县级公立医院基本用药目录、统一网上招标采购、统一按规定比例使用、统一实行零差率销售。 据统计,县级医院基本用药目录内的药品采购金额占每月总采购金额的70%以上,其他药品原则上在集中采购目录内选择,确需使用集中采购目录外的药品实行备案采购,且不得超过每月总采购金额的3%。 去年,安徽省通过建立全省统一的药品招采制度。按照“质量优先、价格合理、量价挂钩、招采合一、保障供应”的要求,基本完成了县级医院药品以省为单位网上统一招标工作,药品价格平均下降30%以上。 通过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和降低大型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初步实现群众就医负担降低的改革目标。据统计,21个试点县的县级医院2012年11月较2011年同期,人均药品费用下降16.02%、次均住院费用下降15.22%。 县级医院采购的药品实施统一、规范的药品采购配送。2013年1月1起,全省74个县(市、区)的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实行网上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按规定比例使用,并全部按招标采购价实行零差率销售。此后,县级公立医院一律不得网上私自采购药品。 补偿机制初步建立 “安徽模式”最受社会关心的是补偿机制改革。取消药品15%加成后,医院损失的收入由省级财政补偿25%,增设诊查费补偿75%。同步推进价格调整,护理费提高50%、手术费提高20%、CT和磁共振降低20%。 对此,高开焰指出:“安徽虽然适当提高床位费、护理费、手术费、床位费等价格,但调整增加的收入与检查治疗价格下调减少的收入基本持平,新增的诊查费及提高的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不增加群众负担。” 在改革运行补偿机制的同时,安徽同步落实医保支付政策的调整。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建立健全引导、制约和激励的保障机制。 安徽省在落实医保支付门诊诊查费与住院人次挂钩、与药品降价幅度挂钩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医保支付政策,扩大按病种付费范围,实施城乡大病保险试点,提高报销比例,充分发挥医保对县级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的补偿作用、对医药费用调控的引导作用、对诊疗服务行为的约束作用。 今年,安徽省还将引入谈判来购买服务,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合理拉开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起付标准及报销比例,积极引导病人充分利用县城医疗资源促进分级医疗机制的形成,努力实现到2015年居民医药费实际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 目前,全省74个县的县级医院原有的药品加成收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和增设诊查费弥补,切断了药品与医院之间的利益链。通过取消药品加成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优化了医院收入结构,提高了医疗收入的“含金量”。 据统计,21个试点县的县级医院2012年11月较2011年同期,人均大型设备检查费下降20.56%,技术劳务收入增加45.86%,财政补助收入增加18.88%。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