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你留意没有,对任何医疗问题,中国人个个都像个政客一样张嘴必先言“医德”,红包回扣是“医德”、医疗纠纷怪“医德”、医疗差错也是“医德”.....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也说“医疗是**的政治沟通桥梁,把喀什地区人民医院建设成为区域性的国际医疗中心的意义远远不在医疗,可以说医疗搞好了,不但可以缓解区域里的社会矛盾,还可以通过医疗的国际性服务,增强中国与国际间的交往,影响他们的政治倾向,所以,我认为,医疗是**的政治沟通,不可忽视!”对其他行业问题,如贪污腐败、官员渎职,人们能理智的呼喊要完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建设。 (一)中国医疗被毁于“政治化” 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医疗问题,都没象中国这样复杂,医患关系,都未象中国这样紧张,大家对医疗问题看法莫衷一是,越治理问题越多,原因到底出在哪? 本文今天一针见血地指出原因在于:“医疗问题已被政治化”了,而政治的焦点是“医德”。 如不是被政治化了,一次涉及13亿人利益的医改,政府要把百姓“免费看病”待遇,变成“自己掏腰包看病”的商品化,必定会受到来自民间的阻力。然而医改却顺利完成了,老百姓非但没人问责政府,几乎一边倒的跟着记者大骂医生侵吞了他们的医疗利益,原因是“医德沦丧”。世界哪个国家能做得这么漂亮? 政治也是一种思想和利益上的对立,一旦引入“政治”,对问题的看法也将偏离客观公允,医患双方必然变得对立敌我,难以调和。 于是国家在医患喋喋不休的争吵中,每年都能节省了占GDP4-6%医疗费用,成为医改**受益者,结果能不“看病贵”?多年没投资医疗建设,能不“看病难”? 政治思维影响了百姓对客观问题的判断力,才使人坚信医疗问题都是医生思想(医德)变质的结果,于是因投入不足造成的矛盾得以转移。也得益于政府的喉舌——媒体记者十几年来拼命灌输的政治焦点选择的极其令人信服——是医生的“医德”,于是医患迅速对立。 政治化的思维使人容易偏激,就像文革时期相信“右派”思想都是要预谋反革命似的,百姓对一件普通医患态度问题,都容易上升到“医德问题”。一件普通的医疗事件,极易上纲上线到敌我关系。 而对他行业出现的重大问题或事故,都能被心平气和地理解为“偶然”,对屡禁不止的贪污腐败能被理解为“个别”和前途光明;而对少数医生的医疗差错则认定为医生这个群体的“医德的集体沦丧”,医生的红包回扣数额虽小,却更令人痛恨。 此时尽管医管部门已经公开向社会宣布医改失败的原因:是“体制问题”,是“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本该逐条去解决。可网络中至今有人仍固执的认为不先改变医生的医德,国家增加几万亿投入、建立多少医院都将是“喂了白狼”。而医管部门作为一级政府却也糊涂地始终专攻“医德教育”,更坚定了百姓的信心。 何以至此?只有这样医疗矛盾能得以转移,相关的卫生部门能免于被问责,同时赢得了改正的时间,不必对因处理,只要专攻医德教育就能赢得满堂喝彩! 但代价也是巨大的,医患关系紧张,医闹频发;不得不为缓解一个旧矛盾替而制造几个新矛盾,问题积重难返;新医改也因此耽搁了,且改革不得不避开被“政治思维”残绕的象粽子一样的旧医疗体制,在外围和防未病想办法。 过去的教育事业和今天的医疗行业一样,有着惊人的相似,也被记者引向政治化过,教师处境就象今天的医生一样:社会关注,媒体天天爆料,教师总是挨骂,所有教育问题的根源也都直指教师的“师德”。实实在在的客观矛盾不被重视,越搞“师德教育”问题越多…… 直到有一天,媒体记者松开了紧咬教育的口,转向医疗行业。于是教育行业才得以重归理性,认认真真地、逐一处理多年来积攒的具体矛盾和问题,教育行业才得以好转! (二)中国医疗是如何被“政治化”的? 中国医疗问题之所以能被政治化,卫生系统自身肯定有责任,且我国也有在“政治运动中发展”的深厚底蕴。但中国媒体记者——煽风点火、指鹿为马的功劳更不可磨灭! 这话中国的记者肯定不承认,更不服气:“这是栽赃,我们有报道新闻的自由啊!公民也有知道医疗真相的权利!” 这话好像美国的CNN也这么辩解过。可他们在报道中国新闻时,总是以偏概全,造谣生事。凡事他们都会往“人权”上扯,使中国普通的社会问题被“政治化”,让不太了解中国历史的国际社会唾骂“没有人权”,中国为此在国际社会上苦不堪言。 而中国的记者十几年来在报道医疗事件时,其实并不都清楚原因,凡事都要往“医德”上扯,使得普通的医疗问题也被“政治化”,让不太了解医疗行业的百姓中唾骂“医德沦丧”,医生为此也有口难辩。 比如CNN节目能从中国“奥运火炬传递”受干扰一事,得出中国人是“呆子和暴徒”;而中国记者能拿“茶水”冒充“尿样”,送到医院检查,几家医院的尿液分析仪报出结果:发炎!他们能从中得知——中国医生“医德发炎”了。十几年来,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这是“记德发炎”还是“医德发炎”?记者要说,这是国家批准使用,专门检查尿液的仪器,就象验钞机一样,你即使拿记者的脑袋试验,它也说“这是******”。即使放到美国医院检查尿液的仪器上,也会被当尿液来检测的,******检查不出是茶水。 中国医改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目的却很清晰——省钱和甩包袱。当把“百姓免费看病”,变成“自己掏腰包”的商品化时,简单的经济学原理,老百姓的负担必然会加重。特别是那时医疗卫生部门管理混乱,出现了“三乱”和“事故频发”时,百姓必然会问责。 恰逢此时,无数媒体记者蜂拥而上,利用强大的舆论工具,把所有医疗问题根源都指向医生,而焦点选为“医德”更具有震撼性的信服性,随即竟引发社会共鸣,于是医生成为医改失败和卫生部们的“替罪羊”。 面对百姓愤怒的问责,医生心里明白却解释没人听;有关政府部门选择了缄默不语;而卫生主管部门尽管知道根源在于“体制”和“投入不足”,竟把治理方向定为“医德教育”,转移了公众的视线,似乎在证实记者观点的正确性。 于是社会借助媒体力量,把医疗问题和矛盾转嫁给了医生,自然形成了一种人为的、带有转嫁责任性的“医疗政治”,政治的焦点是“医德问题”。 但事实上,中国的医疗问题和矛盾的根源在于:因政府投入不足,医疗管理部门治理不当,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累积和爆发。 中国百业正兴,为啥医疗卫生会独扯后腿?这并不奇怪,因为其他行业始终在努力务实地工作;医疗行业明明知道医改失败的原因所在,却把治理工作定为“医德教育”。明明知道记者在造谣生事,却要“欢迎记者监督医德”。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最近仍有领导提议——要深入引进“医德考评制度”,大有将“革命运动进行到底”的英雄气概。 过去的教育行业曾经犯过同样的错误,曾在记者的鼓噪下把教育问题“政治化”过,同样也怪在“师德”上,结果越是“师德教育”行业越混乱,越遭骂。当他们放弃“师德教育”,开始客观分析加实干时,教育行业迅速好转。 如今的医疗问题已被政治问题捆绑得象个粽子,尽管医管高层急得要命,怎奈中下层已经习惯了“太极推手”,治理更是“声东击西”,内有医患矛盾,外有流言蜚语......医疗问题若没割腐剜肉的勇气将难以解决!可我连那种起码的客观态度、公正视角和踏实肯干的决心都没看到。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