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2

用感恩之心回馈社会

2009-09-16      来源: 北纬网   访问量:762    在线投稿

工作中的杨仕成

  “从小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在我读书困难时,是老师同学伸出了援助之手。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从小立志,等将来有钱了,一定要帮助身边家庭困难的孩子实现自己的理想。”我市石棉县民营牙科医院医生,**员杨仕成多年来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目前,接受过以及正接受其资助的贫困学生已达五六十人。
  
  捐资助学 为贫困学生搭建成功桥梁
  1985年,杨仕成从绵阳市盐亭县农村老家来到石棉,开设了自己的口腔门诊。1994年的一天,杨仕成偶然听说石棉县迎政乡一名贫困女孩,为了能有学费继续读书,背着家里剪下多年蓄下的长辫子,换了80元钱交学费。因为封建的思想,母亲知道后,对女儿大骂,不堪入耳的言语,让一个十多岁女孩的弱小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当天,女孩服毒自杀了。这件事让杨仕成受到极大震动,回想当年自己也因为生活困难,为了读书而苦苦挣扎的日子,他能深刻体会到,钱对于想要读书的贫困学生而言是何等的重要,于是他更加坚定了资助贫困学生的信心,帮助他们实现求学的愿望。
  1996年,家住石棉县栗子坪乡的彝族学生罗建华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罗建华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父亲在他3岁时就不幸去世,家里仅靠母亲做农活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根本没钱供罗建华读书。杨仕成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随即决定要资助罗建华上学。从此罗建华上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的费用都由杨仕成资助。他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罗建华无微不至的关怀。罗建华的衣服旧了,他为他添置;鞋袜破了,杨仕成的妻子为罗建华缝补;病了,杨仕成把他送进医院治疗。
  大学毕业时,罗建华一心想考研,可他不想再给“杨叔叔”增加负担,母亲也坚决反对儿子继续深造:“我们欠‘杨叔叔’太多了,如果再继续读下去,就真的没脸面见这位恩人了。”杨仕成知道后,走了几十里山路来到罗建华家里劝说其母亲,“孩子的前途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没钱,就算是借,我也要保证孩子读到哪里,我供到哪里!”杨仕成的一番话最终打消了罗建华母亲的顾虑。
  如今,罗建华还考取了国际注册会计师,并就职于甘孜州银监局。杨仕成对罗建华说:“孩子,我为你骄傲,但我不希望你将来回报我,我只希望你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将来你有能力了,身边有困难的人,你一定要伸出援手。”
  十几年来,杨仕成已累计资助贫困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近60名,总资助金额已达80多万元。去年成立的“杨仕成希望助学基金”,截止目前,也已累计收到捐款7万余元。
  
  扶贫帮困 作为一生的事业来奋斗
  杨仕成的生活十分简朴,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不抽烟、不喝酒更不沾染******。一家人现在住的是出租房,没有像样的家具,但粗茶淡饭的生活却使杨仕成感觉十分充实。他对家人说:“这辈子,我**的爱好就是帮人,我会把它像做自己的事业一样一直做下去。”
  有一次,石棉县迎政乡新民村一位50来岁的村民领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到医院镶牙,杨仕成给孩子做了根髓治疗,镶了假牙,各种费用应收200多元,付钱的时候,孩子的父亲从一张包了一层又一层的塑料袋里翻出一把零钱,数来数去也只有30多元。孩子的父亲说这钱是他捡破烂换来的。原来,孩子的父亲因为全身长满了脂肪瘤,丧失了重体力劳动,家里还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哥哥,由于家穷,妻子长期流浪在外不回家,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杨仕成看见孩子穿一双破烂胶鞋,脚指头都露在外面,心里十分难受,不仅医药费分文未收,还拿出200元钱递给孩子的父亲,让他给孩子买衣服。
  杨仕成常说,人活着为什么?赚了钱干什么?金钱不是******的追求,能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为身边困难的人做点好事心里会有说不出的幸福。
  在自己牙科医院开业的当天,杨仕成就向社会承诺:五保户及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免收一切费用;贫困老人、一般残疾人、困难户和伤残退伍军人就医的费用减半收取。20多年来他始终践行承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据不完全统计,十几年来,杨仕成投入公益事业的捐款累计已达60多万元。

2万家牙科招聘,6万名牙医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