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记者从我市各大医院口腔科获悉,暑假以来前来矫正牙齿的中小学生不断增加,最多时一位医生一天可接诊三四十位小患者。专家介绍,孩子牙齿错位、牙列不齐与孩子过分精细的饮食有关。
门诊数据
商报讯 记者陈淑君 实习生娴娜 剑玲 通讯员树灼 海峰 报道 记者昨日从我市各大医院口腔科获悉,暑假以来前来矫正牙齿的中小学生不断增加,据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张晔介绍,暑假以来该院1个月就接诊了600多名青少年,最多的时候一个医生一天就要接诊三四十名小患者。而在第一医院口腔科,走廊等候就诊的队伍排得很长,人群中几个戴着牙套的孩子特别显眼。副主任医师蔡巧玲说,暑假以来她已经接诊了三四十个前来矫正牙齿的孩子,比平时增加了近30%。当记者询问蔡医生什么时候有时间闲下来细谈时,蔡医生笑了笑说:“矫正治疗需要的时间较长,一个病人最快半小时,时间长的一个下午只能看一个。如果你要等到病人都做完,那肯定要到下班了。其实口腔科拖班是常有的事了。”
在门诊,记者看到一个挺漂亮的小女孩却长着一口东倒西歪的牙齿。带女儿来矫正牙齿的张阿姨皱着眉头说:“以前孩子的牙齿像一颗颗小珍珠,可漂亮了,可是换牙后,竟然长得有前有后的,连嘴形都变了。我和她爸爸觉得再这样长下去,好好的孩子可要变丑了。”
专家分析
精细饮食是主因
张晔医生告诉记者,近年来,前来做牙齿矫正的孩子越来越多,这和孩子的饮食结构不当有关。她说,现在的食物越来越精细,玉米、豆类等粗杂粮在餐桌上难觅踪影,代之以蛋糕、面包等松软食物,甚至连水果,有的家长都要给孩子削好,还切成片,有的还搅成果汁。这样一来,孩子的咀嚼机会大量减少,啃食锻炼的机会被剥夺了。而发育中的儿童的牙槽骨得不到足够的刺激,颌骨生长机会受到限制。张晔医生说:“一般来讲,牙齿的颗数是固定的,可骨头却长不够。就像本来种在地里的庄稼,现在让它“挤”在一起错开长,能不乱吗?”
据最新的临床统计发现,有四成的儿童牙齿有各种程度的排列不齐等问题。医生说,除了不良的饮食习惯,孩子在幼时养成的吮指、舔舌、伸舌、咬下唇及口呼吸等不良习惯,如得不到及时的纠正,都会对牙齿的正常萌出及其位置排列产生不良影响。医生建议家长,尽量多地给孩子吃些富有纤维素的食品,使咀嚼功能充分发挥并刺激颌骨发育。家长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孩子换牙的时候,如果发生新长的牙齿错位,或没及时长出时,要尽早带孩子去口腔科做常规检查。
医生提醒
矫牙也要看时间
采访中蔡医生说:“现在来矫正牙齿的孩子年龄越来越小了。”据了解,家庭经济水平提高,家长更加关心孩子的健康与健美,一看到孩子牙齿排列不好,就急忙来矫正。其实,正确的牙齿矫正时间非常重要。蔡医生介绍,大多数错畸形矫正的适宜时间在12岁—13岁左右。此时的牙齿替换已经完成,恒牙牙根逐渐发育完成,上下牙齿间的咬合关系也调整完成,这时进行矫正可以对错畸形的类型做出明确诊断。矫治完成后也容易保持稳定的效果,不会有大的变化。
蔡医生补充道,不同原因引起的错畸形进行矫正的最佳年龄有所不相同。乳牙列期间,孩子两三岁时因为吮指、咬唇、吐舌、口呼吸等不良习惯引起的错畸,家长应及时纠正。而乳牙反(俗称“地包天”)的情况,应在孩子乳牙列完成之后,即3岁左右开始治疗。另外上牙前突(俗称“龇牙”)等畸形,应在11岁—12岁,第二恒磨牙萌出之前开始矫正。恒牙列时期出现的畸形,一般11岁—18岁期间都是矫正的良好时机。
蔡医生提醒,孩子矫牙不宜过早,但也不能太晚。总体说来,儿童矫治错畸形的最佳年龄是在男孩12岁—14岁,女孩11岁—13岁的时候。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到了18岁以后再矫正的话,此时孩子的生长发育基本完成,矫治效果就明显不如儿童期和青少年期了。
□相关链接
不用牙线是坏习惯
“如果不用牙线,即使一天刷两次牙也是不够的。”昨日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张晔这样对记者说。
在临床接诊中,张晔发现大部分的患者并没有使用牙线的习惯。“前几天接诊的一个小男孩看起来很可爱,可是一张嘴,牙齿掉得都差不多了。而蛀牙其实和不用牙线也是有关系的。”
张晔介绍,其实即使一天刷两次牙,牙刷还是有清洁不到的部位,而这些部位又恰是细菌大量繁殖,容易引发牙齿疾病的地方。特别是有镶牙或者戴牙套的人,更应该用特制的牙线,因为只有使用牙线,才能把牙刷、牙签等洁齿工具抵达不了的地方中残留的食物残渣、牙菌斑及软牙垢等去除干净。
对于使用牙线是否会伤到牙龈的问题,医生解释说,其实大部分牙线是用尼龙线、丝线或上蜡的棉线制成的,纤维很松散,不会聚集在一起,使用时可四面散开,容易穿过牙齿间隙极小的齿缝,所以是不会伤及牙龈的。
记者 陈淑君 实习生 丽金 通讯员 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