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2

牙髓炎病因、分类、诊断及治疗(1)

2013-01-04      来源: 口腔医学网   访问量:217    在线投稿
1、解剖学特点——侧支循环不良被硬组织包饶根尖孔是与外界相通的主要通道少量的侧副根管与牙周相交通

  临床症状——不易表达 诊断困难 准确性差主要表现 —— 疼痛(髓内高压)牙 髓 病 —— 牙周病的关系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2、组织学特点娇嫩、疏松结缔组织

  含有丰富纤维蛋白溶解酶、透明质酸酶等血管壁薄,侧枝循环差神经来自三叉神经,末梢为痛 觉感受器

  临床意义:易扩散、免疫反应易渗出、积聚、血运受阻髓腔内压******,压迫神经末梢,致炎物质刺激

  结果:疼痛剧烈,放散、难以定位

  3、生理学特点 增龄性变化显著防御修复能力有限

  临床意义:年轻恒牙  —— 髓腔大、细胞成分多、活力强、保存活髓成功率高老年人恒牙—— 髓腔窄、细胞成分少、活力弱、保存活髓效果差

  细胞反应——防御细胞,未分化间叶细胞新生牙本质——第三期牙本质形成 ——阻止病原刺激防御修复能力有限自愈率低

病   因

  一、复合因素、共同作用

  1、细菌因素(微生物感染) G-厌氧菌混合感染无特异菌,但有优势菌如产黑色素类杆菌属等

  2、化学因素 局部治疗药物、充填材料等

  3、物理因素温度、电流、放射、气压等

  4、全身因素糖尿病、白血病、结核病等 单一存在共同存在感染为主

  二、致病条件

  1、途径:牙本质暴露处(龋病、制洞等)

  —— 常见根尖孔、侧副根管(牙周病等—— 逆行性、多见血液(菌血症等)  —— 血流、罕见

  2、病原刺激与机体抵抗失衡

  牙髓牙本质器官的概念(Pulp —dentin organ)

  病原刺激物

  作用方式

  毒性作用

  机体(牙齿、牙髓)状况

  机体抵抗力

  牙齿解剖结构

  防御修复能力

  剩余牙本质厚度

  慢性牙髓炎

  (一)病因 主要由牙体病(龋病)、牙周病等继发

  (二)病理 慢性炎症反应

  (三)临床表现长期激发痛、自发痛或自发痛史  未穿髓--闭锁性慢性牙髓炎  已穿髓--开放性慢性牙髓炎  溃疡性、增生性(息肉)

  (四)诊断要点患牙有深龋、重度缺损或牙周病等激发痛(特点)、自发痛或自发痛史

2万家牙科招聘,6万名牙医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