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医改主体的觉醒,是关系医改推进的根本问题,也是头等的大问题。“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只有实现各个层次、各种利益群体的相互协作,互相支持,既尊重市场配置资源的天然动力,又善于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地整体把控,才能转化出医改的新的生机
编辑催稿的时候,正是2012年12月21日前夕。笔者戏言:世界末日谈医改,或者大家会一下子没了争论。
因为,2012年,医改之路照常在争论中蹒跚。
2012医改“滔滔声浪"
这一年中,医改进入了“深水区"。全面的医保覆盖、基层医疗机构的加大投入、部分地区取消“以药补医"的试点、重大疑难疾病的医保新策、基药目录的推行,一系列医改政策的出台,大有一种医改新政开疆拓土的豪迈。陈竺部长慷慨赋词,“积弊除,制度新,政先行",于是“九州风雷动,医改传佳音"。
然而,与决策者“深渊何所惧,英雄敢渡津"的果敢相并行的,却是这一年在网络和媒体上的滔滔声浪:
先是连发的砍杀医生的事件,让医改蒙上了一层血腥的味道。伴随而生的,所谓医生自由执业与打破公立医院垄断的呼声骤然风起江湖;
继而“以药补医"的破旧立新的试点佳音未落,某处卫生主管部门主导,医疗企业向慈善基金“捐款"转而补偿医院的做法,则再现了“以药补医"旧制中利益纠葛的困境;
各类地区的试点模式经验,也在叫好与质疑声中显出路线选择的莫衷一是;某个曾经果断投身民营医疗机构的医疗团队与股东的纠纷,让民营医院的发展模式暴露出了天生的缺陷;市场有红利,但投资需谨慎,民营与公立的话题并非是一个谁进谁退的问题,发展的问题并没有因为所属权的差异而表现出利好与利空,“各有一本难念的经"才是铁一样的现实;
港大和深圳政府的合作,似乎给很多人看到了希望,但那些不吝言辞的赞誉与港大本身的谨小慎微形成了对比;台湾健保模式从台湾专家的口中曝出的困境,给崇拜者兜头泼了点冷水;奥运会上英国政府卖弄的NHS体系,刺激了市场派和政府主导派的激烈交火;奥巴马大选折射的美国医改,也让以美式体制说事的声音小了许多;“生活在别处"的梦想看来终究要回到“中国特色"的老话。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