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卫生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2012年各地加强医药费用控制有关情况的通报,要求各地医疗机构逐步建立控制患者医药费工作的长效机制。 在重复诊治成风、天价医疗频现的现实中,此通知显现出的是行业主管部门对过度医疗的整治决心。然而,要宏观分析过度医疗的成因,并从根本上改变过度医疗乱象,则需要厘清医疗费用整体上升的内在发生机制。
要想医疗费用的增长趋势不再“挡不住",从医疗消费的支付方式上着力,显然是更务实与根本的选择。问题是,此种着力能否一日速成呢?在这方面,卫生部门早已行动,“总额预付"政策的试点与推行就是一例。但“总额预付"在各地推行中也衍生出种种乱象:一些公立医院因为担心垫付,一听职工医保住院都不接收,而少数医院由于预算总额宽松,各种过度医疗、浪费医保资金的现象仍然没有减少。
这是逆制度善意而行的怪现状,也是对控制医疗费用上升的警醒:从长远来看,要真正保证患者医疗消费的质量,保证医疗支出充分发挥效用,并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综合性的纠偏路径,对复杂现实进行系统地改造。这既包含行政性的推进,更有赖于医疗卫生机构的体制性改革,最终让多数医院完成从盈利型向公益型的属性转变。在此改革前提下,要让医疗费用降下去,点滴的基座式改革举措都是需要的,从与医疗费用直接有关的医生约束着手,当然是类似改革的一种。
“控费"举措,亦是医改的一项举措。任何改革都不可能生而完美,但如果我们一面期待公共生活中的改革,一面又缺乏对渐进改革的耐心,结果可能是“一公里式改革"的夭折。看清这一点,我们就该清楚,用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举措来降低医疗费用,需要配套细化举措的跟进。卫生部出台的只是粗线条的通知,现在亟须各地结合实际,拟订出最符合当地情况的实施细则。有细则,政策才能落实。(王聃/文)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