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3

破除“以药补医”何以总遭拆招解招

2012-12-20      来源: 上海商报   访问量:36    在线投稿

    近期,苏州药商称当地医改试点的医院要求其按销售额5%到20%的比例返利。公开资料显示,政府统一安排了医院和药商的谈判。吴江区某医院工作人员称:医院向药商要钱,是因为政府拨款不足。

  强制返利折射药价虚高

  卫生部门和医院强制要求药商“返点”,虽然引起了药商的不满和气愤,但是药商并没有拒绝,而是在愤怒中选择了配合。药商的这种不满又配合的态度,实际上只说明了一点,那就是即使药商“返点”给医院,药商还是有利润可图。

  在笔者看来,医院强制药商“返点”,实质上折射出当下药价虚高的现实,药商给医院的“返点”就是药品降价的空间。打破以药养医机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绝非简单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就能终结,必须彻底斩断政府、主管部门、医院和药商之间的利益链条,让药价彻底回归合理价位。

  何勇(安徽 公务员)

  警惕伪改革真创收

  苏州市上述情况无疑给“医药分开”改革提了一个醒:医院的逐利冲动并不会因医疗服务价格提高而收敛和消失,一些医院并不会满足于“旱涝保收”,他们还在千方百计打药品的主意。

  一些地方所搞的“医药分开”改革,实际上是一种伪改革、真创收,改革的真正目标不是减轻患者负担,而将医改作为增加医院收入的“良机”。同时,医改不管怎样改,都需要政府财政提供更大的支持,但一些地方却将医改当作政府部门“卸包袱”的契机,对医院的财政补贴不是增加,反而减少了。这种情况出现在富庶的苏州市,尤其让人痛心。地方政府不在医改上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同样是一种伪改革,不管怎样改都注定改不好。

  晏扬(浙江 媒体人)

  养医缺乏财务与机制保障

  从“药商返利”到“以药捐医”,各种变相补医手段可以说“智慧”无穷。而围绕“养医”而生的各种乱象与“智慧”,其根本在于养医本身缺乏财务与机制上的保障。而当“养医”最终由患者承担时,不仅加大了患者的医疗成本与负担,同样也是当下医患关系紧绷的一个重要制度根源。

  基于上述视点,当“以药补医”变身“以药捐医”,最需质疑的恐怕还不是医疗机构不择手段寻求开源,而是“医由谁养”这一最基本制度前提为何迟迟难于落实。缺失这一前提,破除“以药补医”注定只能是徒具形式。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