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3

“患者欠费,医生埋单”引发的医德悖论

2012-12-19      来源: 现代金报   访问量:50    在线投稿

    吴篱是东莞曙光光华骨伤医院神经外科的主刀医生。几个月前,为救治一名重伤农民工,吴医生向医院签字担保,负责确保陈亚飞的医疗费用准时入账,可病人脱离危险不久后即欠费逃跑。现在欠费已过半年仍未追回,医院便单方面扣押了吴医生三个月的奖金,让他顿感心寒。

  交不起医疗费的重伤农民工,究竟该不该治,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无论如何,假如仅仅因为掏不起医疗费,便被拒绝救治,见死不救当然有违医疗机构救死扶伤的天职。不难设想,假如在攸关生命,本该争分夺秒急救需求面前,却非要先算清账,甚至因为费用事宜而耽搁救治,的确也是不合时宜的。在这方面,保障患者先行救治权,当然理所应当。

  治病救人,当然需要“医德”为先,然而,医德的确并不******。假如秉持医德,便意味着要为“医德”埋单,甚至支付不菲的经济代价,那么,再有“医德”的医生,恐怕也要望“医德”而生畏,不得不退回自身利益的立场。

  在这方面,国人常常会艳羡国外的医疗,认为国外的医疗从来都是治病救人为先,而不去谈钱的。事实并非如此,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医疗机构的确在救治的时候并不和患者多谈钱的问题,更不会因为患者没带钱或是先不交,便不予治疗。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的医疗机构就真的不食人间烟火。相反,美国医院的收费恰恰是毫无商量余地的,治疗时不谈钱,也完全建立在社会信用的基础上。因为一旦医疗费违约,不仅意味着信用污点,更意味着将来在就业、生活上将寸步难行。而即便美国人的还款意愿很强,仍不乏违约现象,而这类患者甚至会被医疗机构的讨债公司逼到“破产”清算。可以说,美国是救助归救助,讨债归讨债,医疗救助时可以无比人性化,但讨债时也一点不含糊,这一点也保证了医疗机构先行救治的底气。

  相形之下,无论是国内的信用管理,还是对医疗费用的强制偿付手段,其实都不能同日而语。这也是为何,国内医疗机构所承诺的“先诊疗”,往往拖着个医护人员“担保”的尾巴。只不过,这一制度设计固然是化解了医疗机构的欠费风险,但风险却被转嫁给了无辜的医护人员身上。当出于“医德”的先行救治,竟然可能赔上几个月的奖金时,不仅“先行救治”难以为继,恐怕连“医德”都将无处搁置。

  对重病患者的急救需求,当然不能因为费用问题而耽搁,但真要让“先行救治”具备可持续性,仍需规则细化与偿付机制的落实。否则的话,再美好的设想,也仍然可能流于空想,甚至还会因为制度层面的缺陷而引发更多的医疗伦理悖论。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