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治病分4层次,用“生命”是最高境界 十八大代表、中国葡萄膜炎诊治第一人杨培增说,用药物手术刀、用脑、用心只算前3个层次 十八大代表在基层> “医生在治病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治疗的实际效果,更要注重用最少的药、最简便的途径、最经济的成本、最优化的方案、最适宜的治疗时间,给患者带来最少的痛苦,追求治愈疾病的唯美境界。”这是杨培增从医以来的座右铭。 作为党的十八大代表,他认为,解决医患矛盾的关键:医生要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高诊断治疗水平;社会和公众应该给予医生更多的理解和信任。 医生要以病人为中心 日前,重医附一院眼科葡萄膜炎专科门诊,排起了100多人的长队。来自上海的患者李女士说,她两周前就来重庆看病,却与杨教授错过,这次又坐飞机来重庆。李女士口中的杨教授,就是杨培增———中国葡萄膜炎诊治第一人。她之所以错过杨培增,是因为那一个星期,杨培增赴京参加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出生在河南农村的杨培增,从10岁起就跟着父亲当“赤脚医生”。从那时他就明白,医生就应该用自己的技术、责任和爱心为患者解除痛苦。 杨培增在治疗疾病时总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性别、不希望出现的副作用、治疗期望值以及家庭经济情况等多个方面来制定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比如儿童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特别注意它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对老年患者考虑更多的是药物引起骨质疏松和股骨头坏死……” 杨培增认为医生治病有4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用药物、手术刀治病;第二个层次是用脑给患者治病;第三个层次是用心治病;第四个层次就是用“生命”给患者治病,医生应追求用心和生命为病人治病这样的境界。 用“生命”守护光明 葡萄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致盲眼病,其病因和类型多达100多种,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它与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但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葡萄膜炎的诊断和治疗非常棘手,被称为“眼科的硬骨头”。 为了攻克这一顽症,博士研究生期间,杨培增经常在实验室一呆就是一整天,经常凌晨一两点去屠宰场取牛眼,早上8点多就开始准时做实验。 到目前为止,他领导的团队已经发表了109篇SCI论文,阐明了葡萄膜炎发生的有关机制,绘制出我国葡萄膜炎的致盲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把我国葡萄膜炎诊治和研究水平推向国际先进行列。 2008年4月,杨培增来到重医附一院,在这里建立起了目前国际上单一机构患者数量最多、来源最广的葡萄膜炎诊治及研究中心,其患者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部分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以色列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 杨培增表示,他会继续带领团队致力于葡萄膜炎的研究,******我国葡萄膜炎研究继续走在国际前列,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痛苦,带来光明。 ○“解决医患矛盾的关键就是,医生要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高诊断治疗水平;社会和公众应该给予医生更多的理解和信任。” ○“医生在治病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治疗的实际效果,更要注重用最少的药、最简便的途径、最经济的成本、最优化的方案、最适宜的治疗时间,给患者带来最少的痛苦。” ○“医生应追求用心和生命为病人治病这样的境界。” 重医附一院副院长杨培增在接受记者专访。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