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医生应是患者 “生命的工程师”、 “心灵的按摩师”,就是基于医生特殊岗位而提出的特殊要求。如果说, “生命的工程师”是就医生的医疗技术而言的话,那么, “心灵的按摩师”是对医生人文关爱的要求。 一个好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更要有满腔的人文关爱。医学教育先驱奥斯勒因此强调: “一个医师绝不只是在治疗一种疾病,而是在医治一个******无二的人,一个活生生、有感情、正为疾病所苦的人。”想一想吧,如果医生目中无人,对病人无动于衷,又怎么可能做到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即便有了一定的医疗技术,也会因缺少动力而停滞不前。很多“大医”之所以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这是与其对病人的理解、同情、热爱连在一起的。不是吗?能用学到的技术为人民解除痛苦,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每挽救一个病人所带来的愉快,更是无法衡量的。而这,又何尝不是鼓舞医生们去不断攀登医疗科学高峰的心理支撑、精神动力? 如果一个医生对患者毫不同情,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演变成人与机器、人与金钱的关系,这样的医生又怎配 “白衣天使”的圣洁称号?毕竟,医学是人的科学,离开了人,医学就失去了灵魂。然而,这样的事终究还是频频发生了。去年,某地发生的一起患者猝死医院事件,与其说患者是倒在了冗长的检查路上,倒不如说患者是倒在了医生冷漠的态度中。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因为人文关爱的缺失,便导致了医患双方互不信任,加剧了医患矛盾。据中国医师协会统计, 90%的医患纠纷不是技术因素,而是沟通不当等原因造成的。卫生部部长陈竺认为,好的医生都应该是人道主义者。他说: “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的灵魂,是人在生命过程中最软弱、最痛苦之时恰恰最需要输送的精神景象。”可谓一语中的。 给患者以人文关爱,医院义不容辞,因为医院营造浓厚的氛围可以感染、影响每一个医生。加拿大是多元文化国家,患者的母语五花八门,医院会在手术前找到一个懂得患者母语的护士,详细告诉患者手术的时间、主刀医生的背景、术中可能遇到的情况等,还会提前带领患者熟悉前往手术室的路线及手术室的环境。手术开始后,“专职陪护”还会一直站在患者身边,紧紧握住患者的手,不断地鼓励他,给他加油。面对这般温馨的医疗环境,不仅患者可以尽情感受医疗的人性温度,医生在耳濡目染里则更会增添一分可贵的医疗责任。 帮助医生弘扬人文精神,医患之间构建和谐的关系,引入监督机制很重要。在英国医院里,患者住院期间,医院会发给患者一张表格,让病人在表格的小问题后打钩或打叉。如,病人是否感觉到医生和护士的尊重?医生是否告知病人具体的病情及手术方案?医生触摸病人后是否用消毒液洗手等等,非常详细。因为病人评得认真,医院监督得严格,所以很多医院里医生的人文关爱总是触手可及,且时时处处洋溢着医患间的和谐氛围。 医生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医生不仅要关心患者的 “病情”,还要关注患者的 “心情”,能对患者感同身受,从而真正把医学人文理念融入丰富的医学案例中,并化为自我终身坚守的职业精神。医生对患者的爱付出多少,其回报也定是多少,此正所谓“大爱才能成就大医”。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