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调查,北京通州一家假牙生产厂家回收金属残料再利用,技工普遍用皮鞋油涂抹假牙钢托,以达增亮效果,且该厂证照不全。从该厂生产出的假牙,被销往至少十几家中小型医院及牙科诊所。一颗成本几十元的假牙,以百余元卖入医疗机构后,再对患者的报价高达6000元。 造假的创意总是无穷的,“鞋油假牙”见证了造假的疯狂与无底线。假牙属于二类医疗器械,因为植入患者体内,因此对其要求极严。谁能想到,有着严格工艺要求、消毒标准的假牙钢托,居然是金属残料再利用,并成为鞋油增亮的试验品。这样的“毒牙”将会给患者带来怎样的伤害,公众的健康与安全,究竟靠什么来保障? 与之前的造假行为穿帮一样,此次曝光的依然是新闻媒体,却不是监管部门的检查发现。为何监管部门竟然不如媒体,而执法人员还不如记者呢?在很多地方,举报制假售假行为要给予重奖,举报者为何舍近求远,求助于媒体记者而不向监管部门举报?其间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对监管不信任。 小小假牙,咬出了监管的漏洞。从生产到流通再到进入患者口中,这是一个相当长的链条,只要在任何一个环节有所作为,“鞋油假牙”都难以“一路畅通”。以生产为例,生产医疗器械必须要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口腔义齿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等;而在流通环节,也有极为严格的进出货查验与验收标准;到了使用环节,医院的把关应当更加严格,除了其内部的质量验收,还应接受监管部门的日常检查。但我们看到的是,无论是内部管控,还是外部监管,都没有发挥把关作用,“鞋油假牙”从生产到使用环节如此畅通,把关者究竟在干什么? 药械是生产出来的,药械安全是监管出来的。如果一切都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那么还要监管部门干什么?在很多情况下,无证假牙加工厂或“黑窝点”并不是打而不死,而是根本就无人监管。正是因为如此,才使一些地下窝点长期存在,监管层面的失聪失明,无异于对造假者的纵容与保护。福州一家医院的口腔科主任透露,福州有300多家牙科黑诊所,医生没有执业资格,假牙的来源就更不得而知了。 “眼皮底下的造假”在现实中疯狂上演,公安局门前的“卖枪声明”,城管局车上的“小广告”,政府大门对面的“超级违建”,黑色幽默后面透出几许悲哀。如果再想到数十年未管住的“瘦肉精”、“添加剂”,靠什么来消除安全的隐患?回答这个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了! 2万家牙科招聘,6万名牙医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