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败血症是细菌通过多种途径侵入血液循环,在其中生长繁殖、释放毒素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是一组较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按照一般概念把细菌或其毒素侵入血液循环所导致的感染分为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败血症。
【诊断要点】
1.典型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畏寒、寒战、发热、关节疼痛、皮疹、肝脾大等,重者有休克、器官功能损害;一般体温以高热为主,呈弛张热型,体弱、年幼或老年也可不发热;皮疹可为充血性、出血性甚至坏死性皮疹,与感染病原种类有关。
2.实验室检查 一般血白细胞增加,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3.病原检查 怀疑败血症者须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进行血培养或骨髓培养,血培养至少在不同部位与不同时间进行两次似上,采血量不低于15ml;感染来源部位也需要进行细菌培养,如小便、脓液、分泌物等。
4.伴行感染 部分败血症患者有明确的局部感染,如尿路感染、胆道感染、腹腔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寻找感染来源对确定病原菌种类、选择抗菌药物具有重要价值。
【药物治疗】
抗菌治疗是败血症的主要治疗措施。
1.经验性抗菌治疗 由于感染来源、感染地点(医院内外)、年龄等不同,败血症治疗药物选择有所不同,败血症治疗疗程一般在感染症状消退后3~5天;
(1)来源于社区呼吸道感染败血症,细菌以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头孢曲松+阿奇霉素治疗,也可选择左氧氟沙星治疗;
(2)来源于尿路感染败血症,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可选用头孢曲松或左氧氟沙星治疗;
(3)如果来白于胆道感染,革兰阴性肠杆菌科细菌为主要感染病原菌,可选用头孢曲松或环丙沙星治疗;
(4)如果感染来自于皮肤,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可选用头孢唑林或苯唑西林+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治疗;
(5)病原不明青壮年患者,可用头孢唑林或苯唑西林+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治疗;年老体弱者,可选用头孢曲松+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治疗。
2.目标抗菌治疗 对病原明确的败血症(血培养证实),可根据不同细菌采用不同治疗药物:大肠埃希菌等肠杆菌科细菌可选择头孢曲松+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葡萄球菌可选用头孢唑林或苯唑西林+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治疗;厌氧菌可选用青霉素G、克林霉素、甲硝唑治疗;念珠菌可选用氟康唑治疗。
3.一般治疗与对症治疗 败血症患者可以发生感染性休克、器官功能损害,可根据情况进行抗休克治疗(见感染性休克治疗部分)。
4.局部感染灶处理对胆道感染、脓肿等需要积极处理,包括外科手术与引流,
【注意事项】
1.败血症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严重感染,其人群复杂、感染病原多样,近年来细菌耐药也较为严重,基本药物虽可治疗大多数感染,但对严重感染、耐药菌感染,需要及时应用有效抗菌药物,包括非基本抗菌药物。
2.常用抗菌药物应用方法
(1)青霉素G:成人240万~320万单位,静脉注射,每4~6小时1次;儿童每日5万~10万单位/kg,静脉注射,每4~6小时1次;
(2)苯唑西林:成人2g,每4~6小时1次;儿童每日50~200mg/kg,静脉注射,每4~6小时1次;
(3)头孢唑林:成人1~2g,静脉注射,每8小时1次;儿童每日50~100mg/kg,静脉注射,每8小时1次;
(4)头孢曲松:成人2g,静脉注射,每日1次;儿童50~100mg/kg,静脉注射,每日1次;
(5)左氧氟沙星:成人500mg,静脉注射,每日1次;18岁以下儿童慎用;
(6)环丙沙星:500mg,静脉注射,每12小时1次;18岁以下儿童慎用;
(7)克林霉素:成人0.6g,静脉注射,每8小时1次;儿童每日20~30mg/kg,静脉注射,每8~12小时1次;
(8)甲硝唑:成人0.6g,静脉注射,每8小时1次;儿童每日15~20mg/kg,静脉注射,每8~12小时1次;
(9)庆大霉素:成人8万单位,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每8小时1次;儿童每日3~5mg/kg,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每8~12小时1次;
(10)阿米卡星:每日15mg/kg,静脉注射,每12小时1次;
(11)氟康唑:成人400mg,静脉洼射,每日1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