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3

公立医院改革的四重转变

2012-11-16      来源: 医药观察家   访问量:27    在线投稿

人物简介:王虎峰,男,河北武邑人,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卫生政策、卫生事业管理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随着新医改实施及各地试点,公立医院改革已经在“改革思路、政府职能、资源配置和医院内部"四个层面发生了巨大转变,逐步涉及到体制机制等核心问题,开始破冰。

改革思路转变

 

医改最早提出来的核心目标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这是从医疗服务角度着手进行的改革,不过,目前正转向公立医院医院治理机构改革。

也就是说,国家最初所看到的是公立医院服务功能问题,但是真正改下去却发现公立医院的治理结构需要调整,不能简单地围绕服务推进,这是进一步的突破。近年来,尽管国家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之时也做了很多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等的工作,并一直在继续,但客观来说目前改革已经触及到公立医院的体制问题。

医院是一个特别复杂的专业服务机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满足不同患者就诊治疗的服务需求要有专业管理、人才来提供服务;二是具有社会的服务职能。公立医院和企业不同,要体现公益性,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及如何履行职责,存在大量复杂的管理工作。

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和问题,一方面要推动体制层面的改革,另一方面要向管理精细化、职业化方向发展。两者都涉及到公立医院的治理结构问题,其关键点是要把公立医院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进行分开,合理分工、各司其职,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因此,目前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思路应该是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把公立医院的管理越做越好。这也是通过几年试点探索出来的方向。

政府职能转变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并不仅仅局限于医疗机构,同时也是政府自身的改革。有的地方已经在探索转变政府职能,成立专门的公立医院管理机构,比如医管中心。通过这些机构,对公立医院实行更加有效、专业的管理,进而使公立医疗机构盘活资产,提升效率。同时也强调绩效考核,包括管理人员、医务人员的薪酬等,这一系列举措实际上体现出政府自身对改革的探索。

政府在公立医院改革当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参与管理公立医院的不仅是卫生部门,还包括规划、物价、财政、税收、医保、组织人事等很多部门,这些部门对公立医院都有直接管理职能,甚至有些政策会直接影响或决定公立医院的组织管理行为。既然期许公立医院更加有活力和效率,更加集中精力提供医疗服务,就应该根据公立医院实际情况赋予相应的职权。如果政府不放权,公立医院就没有能力去做建设治理结构的决策,换而言之,就没有办法根据医院发展去调整实际的医疗服务工作,会形成一种束缚。

同时,政府和政策之间的协同也是关键。“上面政策千条线,下面是一根针",公立医院要想推进改革,需要配套政策的支持。因此,要站在公立医院改革发展和提升管理的角度,进一步统筹管理部门间的政策,让各方政策聚焦,形成合力。只有这样,公立医院才能顺畅落实政策。政策没有协调好,仅靠院长一人来协调是做不到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政府更需要根据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目标进一步去创新政策,做好政策“立改度"。特别强调的是,目前很多试点公立医院改革的地方,看似配套政策没有问题,但只要再迈出一步,就会发现很多政策不适应,如果不能及时跟进政策,那公立医院可能很快就会被“打回原形"。单个医院无法孤军深入,“下动上不动,越改越被动",往前走得越多,问题就越大,压力就越大。所以,应该通过政策扶持,让先行一步的医疗机构得到强有力的后援,这样才能够大胆往前走。

资源配置转变

 

目前,在对公立医院进行改革的同时,国家也积极地在做医疗资源的调整和配置,即在做“存量"的同时,在“增量"上也做了很多工作。国家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资源的优化配置,意识到“底子"一定要打好。一些地方存在严重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所体现出的正是“规划设计没做好,局部问题很难去靠公立医院自身来解决"。因此,着眼于区域的资源配置和规划,越来越得到重视,这同样是一种进步。而且也只有从宏观上或者整体上调控供需之间的矛盾,把“存量"和“增量"结合起来,并且真正根据民众需求不断调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目前,很多地方的医疗机构集中在城区中心,这势必带来看病不便等问题,要从根上解决,只能在最初的资源分布上更加公平合理。所以,现在要更加注重区域资源的均衡配置,把公立医院改革同均衡配置结合起来。有些地方的试点就是通过大医院带小医院的办法,一对一地提供帮助,划分服务区域,实行有效扩散,让医疗服务的能力、水平、技术更加均匀化,使公立医院整体的服务能力提升。

公立医院改革不应该在一个孤立的点上,而应该着眼于区域整体服务能力的提升,特别是资源合理配置。不同级别的公立医院包括社区医疗机构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彼此是相互衔接的关系,国家以往不重视这种关联性,但通过改革试点已意识到要想把一个区域的卫生医疗事业规划好,基层和医疗中心要很好地配合。一个区域内全是大医院,只会推高医疗成本,造成资源过度浪费;只有一堆小医院而没有大医院也不行,没办法解决疑难重症。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把各层次的医疗机构组织协调起来,让患者得到全面、良好的医疗照顾。

医院内部转变

 

对于公立医院内部改革,关键是解决“以药养医"问题。目前,一些试点城市已经开始系统地进行调整,逐步打破“坚冰",理顺长期扭曲的医疗服务价格,探索通过医事服务费等形式进行补偿。

公立医院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是存在经济活动,是有收入支出的。因此,在解决以药养医问题的同时,在医院内部应该形成一个合理的“补偿机制"。从现状来看,国家及地方财政不太可能长期给公立医院进行额外补偿,如不从医疗服务价格方面着手理顺,恐怕难以持续。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改变以药补医的过程中,很多试点城市意识到应该给医务人员更加合理体面的待遇,并正在积极探索。医改方案只是原则上提到了要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并没有具体、明确的细则,通过近年来的试点,已经开始触及到这一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既然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就不能也无法回避这一问题。如果说某个公立医院改革成功,但医疗价格没有变动或仍然是扭曲的,就不是真正的成功。所以说到底,公立医院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应该还它本来面貌。在严格控制医疗成本不反弹的情况下,降低以药养医的程度或用药的比例,同时也要相应提高医疗服务收费价格。

文章根据王虎峰公开发表的言论整理而成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