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4日是第六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据媒体报道,北京市卫生局近日公布,2011年北京市18至79岁常住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为8.9%。北京市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 说到糖尿病,大家并不陌生,是如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以下介绍糖尿病早期症状以及糖尿病初诊应该查什么? 据武警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徐春网上撰文介绍:如果你发现2~3个症状与自己吻合,就可能是个隐性糖尿病患者,需要到医院做血糖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采取必要的控制和保健措施了。 1.有口干、口渴等症状,或口腔粘膜瘀点、瘀斑、水肿、口内有炽热感; 2.40岁以上并有糖尿病家族史; 3.近期不明原因体重减轻; 4.常有饥饿感、尤其在饭后3、4小时出现心荒、出汗、乏力、颤抖等症状; 5.腰围与臀围比值大于70%~85%的妇女; 6.突然性视力减退或较早出现白内障且进展较快,或屈光不正; 7.中年男性发生无原因的性功能障碍; 8.肩部及手足麻木、灼热感、蚁走感等。 9、无明显诱因地极度疲乏无力。 10、饭量增加,但体重减轻,尤其是原来肥胖者。 11、尿有异味、泡沫很多。 12、足部轻微损伤而久治不愈。 13、反复泌尿系感染,阳痿。 14、反复生疖疮或牙周炎等。 糖尿病初诊查什么?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综合征,可以导致心、脑、肾、眼、神经等多脏器损害。因此,到医院看糖尿病,除了明确诊断以外,还应进一步明确是否合并高血压、高血脂、肥胖以及其他代谢紊乱,有无糖尿病引起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病情严重程度究竟如何。把这些问题都查清楚了,也就达到了我们看病的目的,同时,也为今后的系统治疗提供了全面的依据。那么,糖尿病病人究竟应做哪些检查呢? 第一:与诊断有关的检查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依据,包括空腹和餐后两小时血糖,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126毫克/分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忽视餐后血糖,因为它对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意义更大;二是尿糖阳性仅作为糖尿病的诊断线索,不能作为诊断依据。换句话说,不能根据尿糖阳性或阴性确诊或排除糖尿病。 第二:反映血糖平均控制水平的检查 无论空腹还是餐后血糖,反映的均是某一时刻的血糖值,其结果会受到很多偶然因素的影响,血糖波动大的病人尤其如此。要准确了解一段时期内血糖的总体水平,就要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血清蛋白(GSP)。 第三:与代谢紊乱及并发症有关的检查 糖尿病**的危害来自于它的各种并发症。为了全面了解病情,病人还须检查下列指标: 尿常规包括尿糖、尿酮体、尿蛋白、白细胞等多项指标,这些指标可以间接反映病人的血糖水平,明确是否存在酮症酸中毒、有无泌尿系感染等情况。另外,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测定还是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 血脂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合并脂代谢紊乱,对于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的患者应适当选用调脂药物,纠正脂代谢异常。 血压、血黏度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高血糖号称是糖尿病患者的四大隐形“杀手”,初诊时就必须注意了解血压和血液流变学状况,并酌情给予处理。 体重指数(BMI)体重指数可作为每日摄入热量多少的参考,还可以指导临床选药。例如,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病人******双胍类药物,消瘦的糖尿病病人******磺脲类药物。 肝、肾功能一方面了解有无肝功异常及糖尿病肾病,同时还可以指导临床用药,因为在肝、肾功能不全时,有些口服降糖药禁忌使用。 眼科检查了解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早期往往没有症状,晚期则没有良好的控制方法。所以,糖尿病病人初诊时就应做眼科检查,绝不能到了眼睛看不清楚时才去查眼底。 神经科检查用10克单尼龙丝进行触觉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另外,还应做植物神经方面的相关检查,例如,做立卧位血压测量,以判定有无体位性低血压。 心电图、心脏彩超了解有无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 下肢血管超声及造影了解是否有下肢动脉硬化或狭窄。 胸片明确是否同时合并肺结核或肺部感染。 骨密度检查了解有无骨质疏松。 一般说来,确诊糖尿病后,血糖(包括空腹及餐后)应每周检查一次,血脂、肝功、肾功、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应每半年化验一次,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眼底,糖化血红蛋白每2~3个月检查一次。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