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是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牙医,不但需要丰富的口腔医学理论知识,还需要动手去实践,实践出真知。知识按其形态的分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知识”,是我们从书本上能学习到的,或者从书本上能找到答案的知识;另一类是“隐性知识”,是在书本上难以找到现成答案,而要靠领悟、体会、他人指点才能获得的知识,或者说是一种经验知识。牙科领域,隐性的知识很多,举个例子,“后牙开髓如何方便找根管”,“牙齿拔除牙挺的巧妙使用”,“口腔修复中的支架稳定性设计”等等这样一些知识都属于隐性知识。这些隐性知识,通常是我们临床工作中最常见,最实用,最巧妙处理现场问题的办法。有些隐性知识,还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如“根管治疗中的扩根、根充”,有时就是牙医的一种手上功夫,或者说是手上的感觉。牙医凭个人的经验,在工作的时候会发生一种感觉,感觉一到,心里对治疗就有底了。这种感觉是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的。每个人的感觉都有不同,这种感觉是建立在大量的病例实践和经验总结上的。 一般来说,牙医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对一些治疗会有个人的经验,也会有一些困惑。对于困惑,有些牙医会从书本上寻找答案,如果书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则需要与同行进行交流或请教,来获得这些“隐性”的知识。有的问题对于某人觉得是很难的,可在其他牙医一点就可能“通”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诚然,学历教育是非常重要,因为那是一切工作开展的根基,但是如果对于学历的过分“膜拜”,有时对于我们的专业学科发展也会不利。对于人才“高消费”的现象,有时就在我们身边。10年前,硕士研究生学历已经是很高,如今,若没有博士学位,很多人总感觉得少读很多书一样。 在牙科工作中,高学历固然是好的,我们并不否定知识的价值,但是靠实践出真知,同样可以获得知识的乐趣。在民营的口腔诊所中,牙科是靠“干”出来的。 一个优秀的牙医,不但需要很多的“显性知识”,更需要“隐性知识”。我曾经与朋友们交流时,听到好几位牙科博士都说出同样的话来。“其实我真的不愿意被别人称呼“博士”,为什么呢?我不是图慕虚荣的名声,而是博士学位只是在某个专业领域里面,或者是在某个专业领域里多读了些书而已,可在其他领域,我并非专家,甚至不如普通的医生。可有时,称呼你的人,并不一定了解实情,他可能误解你是整个牙科领域的专家,由于高学历必然会带来对治疗效果过高的期望,若一旦处理效果不满意,可能失落感很大。有时真的很尴尬,所以,我比较喜欢别人称呼我医生,或者老师之类的”。这几位朋友发自内心的话,在现实中,不无道理。我也非常敬佩一些普通牙医。他们在非常平凡的工作条件下,对专业是如此的痴迷,做出的病例却让同行赞服。无论在工作中和生活中,他们个人的人品和学问都非常低调和谦虚。还有一点,就是把他们宝贵的“隐性知识”,通过博客或QQ日志与牙医一同分享和交流。 最近,工作之余,我读有关中医的书籍比较多。除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外,我还有想从中医学上“挖掘”出一些对于牙科有帮助知识的想法。中医里面的“隐性知识”非常多,无论在诊疗方法中的“望闻问切”,还在开药方时的用药,每位医生有知己独到的见解。有的医生是快病慢治,有的医生是慢病快治,主要讲究的辨症施治。在看病的价格上,穷人和富人收费也不一样。等等这些,可能是由于中医里面有太多的“隐性知识”的原因吧,所以我们能看到在目前的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中还保留着师承这种受教育的方式可以做为考试的报考依据。过去,牙科领域也曾出现师承现象。主要是由于牙科教育不发达,师承造就了很多“拜师学艺”的牙医。有些家庭式的牙科诊所或家族式的牙科诊所,就是很典型的表现。尽管他们没有系统的接受正规的牙科专业教育,对于知识的渴望有些朋友并不比学院派的迫切。我曾认识一位年过50的“老牙医”,从他书房里的书,就能看到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渴望,光是老版的大学本科口腔教材就有好多套,有华西版、北医版还是四军医大版的,几十年来一直每年坚持订阅口腔专业杂志达5-6套。 在临床专业上,他在全口或者半口义齿的制作上,很多经验和“隐性知识”值得我们学习。现如今牙科发展,很多牙医制作全口义齿的能力在逐渐的丧失或者说退化。我还认识一个属于“师承教育”方式的牙医,酷爱学习的他,参加了成人高考,完成了口腔医学的大学教育,也通过了国家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如今自己的诊所事业如日中天。他经常说,我们经常出去学习,是为了“补课”,虽然没有经历专业的学科教育,可通往专业知识的道路是相通的。我所说的这些我们身边的牙医,他们是积极向上的,要求不断进步的,甚至有人可能将毕生的精力都准备放在牙科上的。对于知识的学习,他们总是带着谦虚的心去参加培训或者进修。在一些牙科的新材料、新技术领域的学习,通常他们能把握机会。有些城市里,牙科的新材料和新技术,首先使用的可能不是在公立医院,而在他们的诊所里。他们在外出学习的时候,有时是不计成本的。很多的开业牙医在外出学习或者培训的时候,通常首先考虑培训是不是免费的,还要考虑有没有时间,最后考虑出去学习不在诊所工作,会减少在诊所赚钱的机会成本。有时可能会象大家常讲的话一样,时时刻刻忙算计,算来算去算自己。有些时候,得失难免,自己可能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最近听说美国非常******的管理大师彼得。圣吉,他提出学习型组织建立倡导终生学习,也是《企业第五项修炼》的作者,他到香港向南怀瑾大师学禅。这个现象,不仅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还说明“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如何发现牙科的“隐性知识”呢?我有几点浅薄的看法, 2万家牙科招聘,6万名牙医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