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已达9000多万人,患病人数已经超过印度,居全球之首,而且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中医认为,糖尿病(消渴症)的发生多因禀赋不足、脏腑虚损、气血失和,使水谷的运化、吸收和输布失常。而嗜食肥甘、贪恋醇酒、情志不遂、精神压力、起居失常、久坐少动,都是诱发原因及使疾病加重的因素。因此,防治糖尿病,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改善体质偏差。中医认为,疾病是体质偏差及脏腑功能失调超过一定的界限而成,在没有到达限度之前,可以纠正偏差,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糖尿病的庞大后备军包括糖耐量低减、有糖尿病家族史且生活方式不良、腹型肥胖或有血压血脂异常、生育过8斤以上巨大胎儿的妇女等,也称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干预其生活方式的同时,可配合中医药调治,酌情以健脾化湿或调理肝肾等方法,纠正体质的偏差及脏腑功能的失衡,尽量延缓其迈入糖尿病的步伐。 因人辨证论治。一些患者即使降糖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不断增加,血糖仍居高不下。这类患者除了药物、饮食、运动因素外,往往可以找到严重干扰降糖药效果的可调节因素,如食欲亢进、便秘、失眠、焦虑、抑郁、各种疼痛、月经不调等。中医可通过消除或缓解这些因素,配合西药治疗,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减缓疾病进展。 中医治病讲究因人制宜,即针对每个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程、疾病背景、症状、指标的轻重程度等不同,给予相应的个体化治疗。常以养阴生津、补肺健脾、益气养血、滋养肝肾、滋阴益阳法,调和脏腑功能及气血阴阳;以清热润燥、泻火解毒、活血化淤、理气除湿、通络祛风法,去实泄浊。总之,要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强调随症加减、灵活变通,以恰当用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延缓病症发展。中医倡导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已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者往往虚实夹杂,一般通过各种疗法虚则补之,扶助正气;实则泄之,及时通过畅气、通腑、除痰、利水、化淤、通络等方法祛除病邪,尽量防止大火形成燎原之势。当然平素注重培本,酌情益气、温阳、滋阴、养血是不可忽视的。 多法辅助治疗。中医常用的特色治疗有:采用中药足浴方(川草乌、透骨草、鸡血藤等),减轻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造成的凉、麻、痛等症;采用系统疗法联合灌肠方(煅牡蛎、丹参、大黄等),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改善糖尿病肾病导致的高血压、贫血、夜尿增多、蛋白尿;采用升清降浊系列方,改善或消除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食后饱胀、恶心、呕吐等;采用养血除痹系列方,改善有胫前色素斑的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淤证,预防或改善部分糖尿病足的发生及进展。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