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安徽将于2012年底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决心之大,仅从率先实行省一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就可以窥见。取消药品加成,辅之以省级集中采购,彻底斩断“以药补医"利益链,这在全国************。 医改“钱程" 9月25日下午,肥东撮镇的徐女士陪同老父亲来到县人民医院挂急诊。家里有个老病号,使得她对药品价格非常敏感。 “你看,芬必得胶囊,采购价13.45元,零售金额13.45元,比家门口的药店便宜一块多",徐女士指着门诊大厅的电子显示屏说。 取消加成价格,按照进价销售给患者,就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药品“零差率"销售。徐女士或许不知道,在肥东县人民医院,仅这项改革平均每天就能给患者让利32230元。 同一天下午,在距离肥东县19公里的省会合肥,安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会议正在召开。 来自包括肥东县在内的74个县的136家公立医院院长们,不时在心里掐算一笔笔的医改经济账。 2.4亿元“蛋糕":怎么做,怎么分? 32230元,是肥东县取消药品加成后,一天让利患者的数字。如果这个数字放大到安徽全省74个县(市、区),放大到136家县级公立医院,放大到一年365天,这个数字会变成多少呢? “9亿6千万",安徽省医改办专职副主任程进军告诉记者:“在药品加成上,国家规定是15%,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全省平均是25%,这是根据统计报表看到的实际加成"。 安徽省医改办去年所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抽样的67家医院业务收入构成为:医疗收入占比51%,药品收入占比46%,直接财政补助仅为3%。记者在定远、无为、肥东等县采访发现,改革前医院的药占比基本都在45%左右。 “以药补医"与按项目收费,曾被卫生部长陈竺称为“一棵树上的两颗毒瘤"。“以药补医"推动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造成了药品滥用;而挂号费、CT费、X光费等按项目收费方式,则是导致大处方、滥检查的根源。 2012年底,安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将全面铺开,改革剑指“医药补医"机制的肯綮所在。在这“9.6亿"背后,是一道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解题"思路既要考虑到各利益关系方能否达成改革合意,又要考虑到**限度兼顾效率和公平。 9月23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正式印发,在“推进医药分开,建立健全运行补偿机制"一条中,县级医院实行零差价销售后的财政补偿比例,是医院院长们的关注焦点:“政府增加投入约占补偿额的25%,增设诊察费约占补偿额的75%"。 9.6亿,政府直接财政补助25%,换算为真金白银就是2.4个亿。这2.4亿的蛋糕怎么分,才能更加公平,更有效率? “这次财政补偿的特点是按照门诊人次来进行",程进军介绍说,安徽县级公立医院一年的门急诊人次是2100多万人次,住院人次是188万人次,一个住院折算3个门诊人次,这样一换算,总体上是2644万总人次。于是,财政补偿的2.4亿,平摊到每个门急诊人次就是9.16元。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