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2

中国是牙科医学的发源地

2012-10-24      来源: 李望松博客   访问量:269    在线投稿

    王礼贤(《科学生活》1999年第8期)

    “年龄”的“龄”字中含有个“齿”,古时又常将岁数称作“年齿”,从中,似乎传递着这样一个消息:我们祖先对牙齿一直有着足够的关注,譬如,拿常见牙科疾病“龋齿”来说,对它的报道,我国就可追溯到公元前13世纪,商王武丁时代的甲骨卜辞,比古希腊和古印度对此的最早记载均早七百年,比古埃及更要早上千年,我国无疑是牙病防治医学的故乡。
  牙齿是人的咀嚼器官,长年辛劳,一日不辍,确实极易患病。我国既对牙病报道的时间最早,对牙病的防治当然有着悠久的历史,《史记》就指出“食而不漱”是牙病产生的重要原因。到了南北朝,防治牙病的古老方法--漱口,竟还成了文学创作的题材。南朝宋时作家刘义庆著有《世说新语》,书中的一则故事,十分有趣。
  有个叫孙子荆的年轻人,一心想当隐士,与鸾鹤为伴,以山水为邻。某日,想到晚上能枕着山石睡觉、早晨能吸取清流漱口,想到隐士生活如此高雅的情趣,按不住兴奋,与好朋友王武子聊起。由于兴奋,讲到“枕石漱流”时,竟脱口而出,误说作“漱石枕流”。王武子可听不懂了,问道:“流水可以枕头吗?石子可以漱口吗?”孙子荆知道自己口误,便顺着先前的口误,将久存于胸的清心寡欲、回归自然的隐士理念,作了一番生动的表述。他说:“所以要用流水来枕头,是要借它的清来洗涤自己的耳;所以要用石子来漱口,是想借它的硬来坚固自己的牙。”
  自从刘义庆《世说新语》问世,“漱石枕流”固然成了形容隐居生活的成语典故,但千万不要以为石子真可用来漱口。我国古代,医学昌明,漱口的材料可多着哩。茶叶因多含氟常被用来漱口以防龋齿且不去说它,就说当今品牌不同的各类药物牙膏也并不是什么发明,在我国,药物牙膏的研制,至迟在《世说新语》作者生活的南北朝时代就开始了。
  据张果《医说》记载,南朝梁地的刘峻所著《类苑》中有首歌谣,题作《西岳华山峰碑载口齿乌髭歌》,歌谓:“猪牙皂角及生姜,西国升麻蜀地黄。木律早莲槐角子,细辛荷叶要相当。青盐等分同烧煅,研熬将来使更良。揩齿牢牙髭鬓黑,谁知世上有仙方。”早在公元六世纪的南梁,就刊刻于石碑的“口齿乌髭”牙膏,用皂角、荷叶、青盐等10种药物研熬而成,对牙齿口腔有增白留香、消炎镇痛作用,还兼可乌发美容,效果比如今的药物牙膏还要神奇。“口齿乌髭”牙膏,实在可说是我国乃至世界之最早的药物牙膏。
  据上述碑文,这种疗效神奇的牙膏被用来“揩牙”,而非刷牙,是不是说我国古代没有牙刷?其实,用手指抹些牙粉牙膏揩牙只是古代保持口腔卫生、防治牙病的方法之一,此外,不仅还有用中药煎汁漱口,还有刷牙护齿的方法。1954年由考古发掘,从公元959年的辽代墓葬中,出土两把骨质牙刷柄,这充分说明,中国的使用牙刷洁齿,少说也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如今,刷牙虽然普遍成为人们的习惯,但是许多人只在每日清晨起床刷牙漱口,最多也不过于晚上临睡增加一次。我国历代中医著作则不仅以为睡前比晨起漱洗对护齿尤为有效,更倡导每餐必漱,医学名家张景岳《景岳全书》就指出:“每于饭后必漱,则齿至老坚白不坏。”这般要求,多么科学!
  不过,“齿至老坚白不坏”的说法,只是旨在强调每餐漱洗之科学护牙的效果,牙齿作为人体的器官之一,由于各种原因,总免不了会有伤病,包括常有的缺损。如今牙科对缺损者,常采用镶补的医疗措施,以恢复牙齿的功能。不知者,必以为很现代。知之者便会想起编成于7世纪中叶的《新修本草》。在这部唐代由国家颁行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中,已有用白锡、银箔、水银合成银膏,以作牙科充填剂的记载。见于《新修本草》的用汞合金补牙的记载,表明我国的牙科医疗技术,曾经远远******于世界各国。以合金材料镶补牙齿,直到19世纪初才开始在西方国家使用,和我国医学相比,竟落后了十余世纪。
  将岁数说作“年龄”、“年齿”也好,以牙齿为题材,写出“漱石枕流”的故事也好,凡此种种,无不归结到一点:中华民族素有爱牙护牙的传统,中国是牙科医学的故乡。
    我来配几副图:

2万家牙科招聘,6万名牙医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