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3

做一名好医生是我的梦想

2012-10-23      来源: 科技日报   访问量:1039    在线投稿

    他长的并不起眼,瘦瘦的,戴着一副半框眼镜。由于手术时要长期低着头,他的颈椎病已经很严重了,体检时医生说他是40岁的身体60岁的颈椎。尽管每天都在严重超负荷的工作着,但他依然笑眯眯的面对患者。

    听他身边的护士说,其实医院每天派给他的号源只有30个,但是他碰到急症重症患者就会自己加号,一加再加。每天看七八十病人是常事,最多的时候他一天竟然看110个病人;每周做两天手术,每次手术都安排在上十台……

    “所有的努力,所有的付出,源自我做一名好医生的梦想。虽然干得很苦,但我很快乐。”他,就是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眼底科主任医师、首席专家、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魏文斌。

    一丝光亮对生命如此重要

    “刚刚成为一名眼科医生时,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在我国方兴未艾。高难度的玻璃体切割手术兴奋着我的每一根神经。”然而,在体验了初步掌握眼底手术的新鲜感后,魏文斌却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焦躁和沮丧。“因为,无论医生怎么努力,无论手术多么完美,但是由于视网膜神经结构的特殊性,不少患者术后很难达到0.3以上的视力。”他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我的工作有意义吗?”

    他矛盾着,纠结着,直到遇到了这样一位患者。

    这名患者双眼高度近视,右眼已经失明多年,左眼陈旧性视网膜脱离,视力只有“眼前数指”。经过两次失败的眼底手术后,辗转来到北京同仁医院,魏文斌又为他做了眼底手术。手术很成功,视网膜完全复位,但患者的视力却只能恢复到0.03。

    魏文斌无奈地告诉患者:“您的眼底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但视力只能这样了。”

    没想到患者却激动地说:“谢谢大夫!你不知道,这0.03对我有多重要。有了这0.03,几乎所有的事我都能干了!我来北京,就是怕左眼也像右眼那种感觉,不知白天黑夜,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魏文斌感慨地说:“在这一瞬间,我忽然明白了,原来一丝光亮对人的生命如此重要!0.03对患者来说,就是全部的光明;能保住患者最后的光明,对医生来说就是一种幸福。”

    “加号大叔”年三十“捡”病人

    按照医院安排,魏文斌出一次门诊最多可以挂30个号。但看到那些千里迢迢从贫困地区赶来的患者,他总是尽**努力让他们看上病。就这样,魏文斌的门诊经常是连轴转,从早上8时一直看到下午3、4时,不仅中午饭免了,还得了一个绰号“加号大叔”。

    据护士介绍,魏文斌加的号,有的是病人找来的,有的竟是他自己“捡”来的。有一年大年三十下午,一位中年男子急匆匆来到眼科病房,递过来的住院证上,写着“视网膜脱离”,魏文斌决定马上为他手术。

    原来,这位病人是深圳来京出差的工程师。早上,右眼突然看不见了。他到两家医院求医,等赶到同仁时,号早已挂完了。放假前,魏主任按照惯例到科室检查安全,在楼道里看到了这个人茫然的转来转去,于是魏文斌上前问到,你要看什么病啊?那人说出原委,魏文斌当即说跟我走。“病人得的是急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又没有累及黄斑区,抢在今天手术,视力能恢复到0.8,如果等到过完节上班再做,视力就有可能只恢复到0.2了。”魏文斌解释,虽然只隔8天,但对病人来讲是天壤之别。

    他不仅“加号成瘾”,对于贫困患者,魏文斌也尽量帮他们节省每一分钱。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能用便宜的药绝不用昂贵的药;能吃药打针解决的******不手术;能准确判断是视网膜脱落的就不让再做超声波检查。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视网膜脱离急诊患者等候住院时间不能超过两周,患者住院等候手术时间不能超过3天。

    攻克眼底并发症难关

    1988年,那时还是住院医生的他,为右眼已经没有视力的老太太做左眼白内障手术。

    “在手术将要结束的时候出现了爆发性的脉络膜上腔出血,老太太的左眼最后仅存微弱的视力。”魏文斌说,当时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他,反而在他沮丧的时候还来鼓励他,但老太太却成为他心中难以忘怀的隐痛。

    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这种并发症是眼科手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当时在国内外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手术中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通常会摘除眼球。

    1994年,他到法国国家眼科中心进修,一位患者在白内障手术中发生了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魏文斌如获至宝般地仔细观察着法国专家的处理过程,而事实证明,也就是这次经历,让他洞见症结。

    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比对分析,弄清了脉络膜上腔出血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设计了一整套手术方案。回国后,他将自己苦心孤诣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些临床尝试,并把现在的玻璃体手术技术融合进去,设计了一整套手术方案,终于找到了处理这种并发症的方法。

    1998年,在全国中青年眼科学术大会上,他第一次把自己治疗脉络膜上腔出血的研究结果向全国同行汇报,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并受到眼科前辈们的肯定。这项成果获得北京市科技成果3等奖、中华医学会中青年外科医师2等奖。从那以后,全国很多这样的病例都转到同仁医院进行医治。

    “作为一名医生,除掉手术本身的成就感,也需要来自患者的激励。”魏文斌动情地说,病人用他们的痛苦,使我们对疾病有了更深的认识,病人才是我们真正的老师,医生应该对病人有更多的回报。

    提出“黄斑前膜理论”

    眼底病是用眼科疾病的底线,是治疗中的关键。不仅要守,更要攻。为此,他不屈不挠地向着技术创新攀登。

    一丝不苟日复一日的勤学苦练,魏文斌掌握了扎实的运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和显微手术的基本功,为他诊治包括肿瘤在内的各种眼底病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视网膜脱离是常见的致盲性眼底病,脱落了的视网膜卷成一簇,好象一朵朵花苞。显微镜下,凭籍一束导光纤维,把翻卷的网膜术语叫“翻卷瓣”展平和固定,是眼底医生最具成就感的时候。魏文斌把这种感觉形容为“精细而纤巧的成就感”。20年来,魏文斌一共做了10000多例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葡萄膜黑色素瘤是成人最常见眼内恶性肿瘤。以往经典的治疗方法是眼球摘除术。能不能探索出一种既能保留眼球,又不影响生命预后的治疗方法呢?在综合考虑患者的视力、肿瘤大小、部位和生长特征以及全身状况的情况下,魏文斌设计了一套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技术,进行眼内肿瘤局部切除。截至目前,他已开展此类手术150余例,是国内开展这种手术最多的医生。

    凭着一名眼科医生的责任感,魏文斌勇敢地闯进被称为手术禁区的黄斑区。在这个厚度要用微米来做度量单位的视网膜最薄弱的地方舞动手术刀,并总结出黄斑前膜手术的理论和成熟的实践经验,为濒临失明的患者夺回了光明。

    在完整记录这项突破性手术的笔记中,魏文斌写了这样一段话:“仁慈的医者之心,可以将手术风险所带来的名誉风险置之度外;而娴熟的手术技巧则可从容面对术中出现的一切意外。”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