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有初中文化程度,略懂一些牙医知识,不办任何手续,就开起了小诊所,干起非法行医的勾当。10月22日,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南湾路4家无证经营的“黑诊所”被卫生行政人员查封,多名非法行医的“山寨牙医”被当场查处。 卫生监督人员:非法行医坚决查处 在南湾路一家10平方米大的“镶牙、牙齿矫正服务中心”里,没有任何证照,一张牙片机、两张牙椅是这家“诊所”的全部家当。 一些药品凌乱混杂地放在柜子里。随手拿起一个一次性口腔器械盘,上面写着患者的名字,很显然是患者用过的,保存在这里以备下次重复使用。一本厚厚的账本上记录了从去年到今年的收入记录,从最便宜的拔牙10元到最贵的镶补1000元不等,记者数了数,今年2月,在这里镶补牙的患者就有58人次。 推开这家口腔“黑诊所”的另一扇门,里面摆放着很多药品。卫生监督人员拿起一盒“富汗丰颗粒”,上面标明:新维食证字,却又标注了疗效和功效;一盒2008年生产的消炎颗粒,早已过了3年保质期;一袋“热性药物蒸疗颗粒”包装上除了功效,就只有一个手机号。“食品不能标注治疗效果,这是冒充药品在经营。”他们当即联系食药监部门对其进行查处。 监督人员告诉记者,在这些非法牙科诊所中,最普遍的隐患就是消毒问题。记者看到,这几家非法牙科诊所,都是直接将医疗器械放在柜子里保存,根本没有消毒设备。 “山寨牙医”:考证难干脆不考 一家口腔“黑诊所”位于一个小巷里,是一个仅有初中文化程度的90后年轻人在经营。监督人员让他拿出证照,他却拿出了几本“毕业证”,有“新疆法拉迪口腔修复工艺职业培训证”,有为期7天的“自治区人力和社会保障厅职业技能培训证”,却没有持证才能行医的“执业医师资格证”。 同样没有证照的“白钻石时代口腔诊所”赫然开在“昌乐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旁边。这里的“山寨牙医”是新疆医科大学口腔专业的毕业生,因为两次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都没有通过,就放弃了考试,自己开了家小诊所,去年他的诊所就被查处过一次,可没过多久又开门营业了。 这些“黑诊所”都隐匿在租住房较多的地方,“来看牙的人中流动人口居多,他们收入偏低,且法律维权意识淡薄。”天山区卫生监督所所长李铁军介绍说,每年天山区卫生监督部门取缔的中西医、口腔等“黑诊所”不下70个,“因为便宜,有市场就有需求,很多‘黑诊所’都是这边取缔那边开。” “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执业医师资格证》《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开设诊所开展诊疗活动如果两次被行政处罚后仍非法行医的,将移交公安机关进行处罚。”李铁军明确表示,他们将继续定期不定期的对这些非法行医的诊所进行监督。 医生:牙科便宜贪不得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虽然这句俗语人人都知道,可还是很多人把牙病当小病来医治。 “真是怕了黑诊所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修复科副主任医师李卫新每天总能碰到几个棘手的病例。“‘山寨牙医’不具备相应资质,技术自然难以保证。很多看似便宜的黑诊所实际使用的是低成本的原材料,一些假牙黑加工厂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瓷制作烤瓷牙。”李卫新的一些患者在不知名的牙医诊所补了牙,当时好了,但没过多久就开始牙痛,最后不得不来医院医治。 “最可怕的是消毒,”李卫新告诉记者,器械未经消毒,极易引起细菌感染,更严重的会引起一些以血液为传播途径的疾病传播,患者不可能在看牙前去验血,一旦患者是肝炎或者艾滋病携带者,器械的重复使用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而医院里使用的所有器械都是“一人一用一消毒”,牙盘是一次性器械,医院绝不允许病人带走再使用,拔牙钳、钻头等器械每使用一次都要进行高温消毒。 很多人认为那些器械是自己用过的,为避免浪费而要求带走下次再使用,“使用的器械会留有牙齿的分泌物在盘子上,很容易滋生细菌。”李卫新提醒说,一次性使用口腔器械是很有必要的。 “虽然有些黑诊所拔牙才10元,医院有时候会高出十倍二十倍,但患者要低价也要擦亮眼睛,选择有资质的、消毒过关的诊所就医,因为一旦发生感染是很难补救的。”她提醒广大患者,千万不要因贪图便宜而到这种非法诊所看病,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2万家牙科招聘,6万名牙医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