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患者因“发热、咽喉疼痛”到镇太平人民医院就诊,晚上自觉症状有所缓解后回家,第二天早晨感觉胸闷、紫绀而被急救,医生到达现场时即发现其已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在医院继续抢救无效而死亡。最终,患者方围堵医院第四门诊部,并打砸门诊部玻璃、损坏铁闸门,围观者2000人左右。 正因为“闹”在实际医疗纠纷中屡试不爽,所以一旦死亡原因不明或者家属不信这类原因,不待第三方鉴定,就先闹起来。只要是在医院死亡,或者医院就诊出现异常,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闹一闹再说。表面看医闹是群众蛮不讲理、过于冲动,实际上是折射医患信任陷入危机,病治不好,医生就是庸医,出了问题,医院一定护短,仲裁机构也不会替群众撑腰。说白了,如果不闹,患方就吃亏。 事实上,关于医闹的问题,这些年来卫生部和各地医疗机构都在积极探索破解之道,如辽宁省沈阳市27名公安机关、派出所领导,被聘任三级医院安保工作的副院长,尽管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医院治安管理,维持了医疗正常秩序,但公众质疑司法与医疗的联姻会激发医患矛盾,警察是否沦为护院的家丁?再如江苏省南京市卫生局推出“公立医院部分纠纷赔偿‘打包’给保险公司”方案,同时全市推广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由“第三方”调解,再由“第三方”保险公司理赔。尽管这一方案减少了医闹,但保险公司不是慈善机构,如果医疗责任制不匹配,如果不从源头上抓医疗单位服务质量的管理,不建立医患纠纷的防范机制,那么医患责任保险市场就难以维系。 看来,单点突破难以根治医患纠纷,要化解“闹”的难题,治本之策就是培植医患信任的土壤。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张思宁有言:改善医患关系还得通过医院提高自身服务水平,而不能依靠外力,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制度,确保医患双方责任权利的真正对等,才能让“医闹”无隙可乘。 此言发人深省,医患关系非天生对立矛盾体,实际上,并非群众爱“医闹”,怪就怪你的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利益表达机制不充分,利益博弈失衡,诸多矛盾必然不断升级。在国外,医务人员是非常受尊重的,医患之间是一种融洽的朋友式的关系,医务人员把疾病的发展、转归、预后告诉患者,患者也能理解医学的局限性。为何有如此和谐的医患关系,这主要得益于科学、严格的医疗制度。疏解之策就是构建一个刚性的制度性渠道,让利益诉求与表达在此找到一个缓释的出口。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