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医药行业在市场经济低迷情况下的持续走稳,刺激了资本的敏感神经,致使医药私募机构纷纷介入其中,进一步推动了整个医疗健康产业的整合和快速发展。 私募眼中的“性感行业" 得益于医疗健康行业在经济危机中的良好表现,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升,在国内新医改的政策推动下,加之医疗健康行业已成为投资机构争相追捧的“性感行业"。如昆吾九鼎投资、新天域、建银国际、弘毅投资、鼎晖投资、深创投、启明创投、君联资本以及KKR、IDG等都众多投资机构都加入到了这场战役中。其中,昆吾九鼎投资在医药行业便注资了万邦药业、天衡制药、盘龙制药、普德药业、鲁抗辰欣、湘北威尔曼、方盛制药、尔康制药、邦和制药、冀衡化学、中化联合、威门药业、亿邦制药、罗浮山国药等几十家企业。 在投资数额方面,自2010年起,医疗健康行业医药私募机构投资也在快速增长。根据清科数据库统计,2010年中国医疗健康领域披露的投资事件共132起,投资金额累计达13.03亿美元,超过了2008年和2009年两年总和;2011年,医疗健康行业投资更加显现出颠覆性的增长,共披露了158起投资案例数,募集总金额超过41.37亿美元,这一金额几乎与2006年至2010年的累积投资金额相当。
进入2012年上半年,医疗基金在数量及规模上虽有所放缓,但在整体经济遇冷的大环境下,医疗健康领域专项基金的活跃性仍然表现突出。数据显示,2012年2月份,中外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新募集的基金数共11支;其中,人民币基金9支,募集资金为28.63亿美元;而以医疗健康产业为主要投向的基金便有2支,总募集资金金额超过3.38亿美元。 另外,业内人士指出,因医疗投资的周期较长,医药私募机构通常会在不同的投资阶段重点关注一些不同领域的项目。以德同资本为例,其产业基金投资领域已囊括医药、医疗器械、诊断、医疗服务等。目前,国内针对医疗健康领域中涉及研发、制造、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私募基金已经基本布局完毕,医药私募正在崛起。 产业升级的“背后推手" 随着私募机构的介入,国内医疗健康行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整合,并在所有进行产业升级的行业中拿出了一张不错的成绩单。清科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行业创投投资案例有45起,融资总额为327.21万美元,跃居榜单第二,充分显示出资本对医疗健康行业的强劲推动作用。 事实上,私募机构也正逐渐成为国内医疗健康领域融资的主要提供者和重要的参与者。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显示,国内70%以上的已上市医药类企业都得到过医药私募机构的直接或间接支持。如医药领域的尔康制药受昆吾九鼎支持,募资826.62万元于2011年9月登陆深圳创业板,市盈率达49.82倍。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细分领域都能受到私募机构的追逐,近年来与医疗服务相关的企业逐渐成为私募们的新宠。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国内的医疗服务领域共有24家企业获得融资,累计金额超过14.81亿元,其中爱尔眼科、迪安诊断已登陆创业板,金卫医疗已登陆港股市场。投资界人士预计,受到新医改以及老龄化社会下医疗服务需求加大的影响,国内私募界对医疗服务领域的投资热度不减。口腔专科、眼科专科、妇产科、儿科等专科医疗将受到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 【相关链接】 中小企业私募股权应防范融资风险 1、预测融资风险 中小企业利用私募股权融资不能只关注企业最终的总收益,而忽视企业所要承担的融资风险。企业在既定的总收益下,还要合理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和造成的损失,以及自身风险承受能力。 2、确定融资规模 在私募股权融资过程中,企业应综合考虑自身条件以及融资成本等因素,采用经验法和财务分析法确定合理的融资规模,以规避融资过多造成的企业财务风险,以及融资不足对企业投资计划和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 3、评估企业自身价值 由于私募股权融资的股权流动性较差,而上市企业的股权流动性强,因此企业在股权作价阶段应对自身价值进行合理估值,避免将已上市的同类企业作参照引起的出价与要价差距过大,而陷入长期谈判的窘境。 4、保持企业控股权 私募股权融资改变了企业股权结构,可能导致企业控制权的丧失,损害原有股东利益。因此企业应适度保持对股权的控制。 5、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 由于私募股权融资的专业性很强,中小企业需要聘请专业的顾问公司或投资银行担任融资顾问,由其根据发展规划和盈利预测,为企业制定合理的企业估价和融资金额及资金预算,以减少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