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每日邮报》10日报道,英国一名8岁女童因恐惧牙医而拒绝张嘴吃饭,竟导致活活饿死。
这个名叫苏菲沃勒的小女孩4岁的时候,在一次检查中被一名牙医无意中割伤了舌头,从此就患上了罕见的“牙医恐惧症”。8岁的她,仍不能摆脱当年的阴影,以致当苏菲的一颗乳牙发生松动时,她拒绝张嘴让牙医为她拔牙。英国康沃尔郡皇家医院的医生决定一次性拔掉苏菲的所有乳牙,以防她屡次遭受“拔牙”的恐惧,但这反而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术后,苏菲开始拒绝张嘴进食,医生只好通过一根管子为她输送身体必须的营养。母亲珍妮特不忍看到女儿日渐消瘦的面容,要求医院允许他们带女儿回家,遭到院方拒绝,转而求助儿童心理医生,也被告知不必担心。
但之后苏菲拒绝说话和吃东西,由于饥饿和脱水,她死于急性肾衰竭,距她出院仅仅2周。
无意中、一次性、日渐消瘦、死于急性肾衰竭…多么触目惊心的字眼,多么可怕的结局。看到这一则报道,我突然间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所归属的这个牙医群体有了一种隐隐的不安与怀疑…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年仅八岁,心智尚不足够成熟的小姑娘那惊恐的眼神,也仿佛看到了握在医生手中的冰冷的拔牙钳和他那冰冷的面孔…
一名牙医无意中割伤了舌头--------------------------所谓的“医术”
一次性拔掉苏菲的所有乳牙--------------------------所谓的“医德”
在这个崇尚“科技改变生活”的时代,在这个标榜着 “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时代,情感何在?我们那少得可怜的同情之心、怜悯之心似乎早已被淹没于城市的高楼大厦之中,徘徊于熙攘的车水马龙之列,游移在手术器械之间,掩藏在心灵尘封的角落之处。那个挽救生命、拯救心灵的医学的******目标又被我们抛在了哪里?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回望自己的从医经历,在对患者(无论长幼)的诊疗过程中,虽没有如此的残暴之举,没有强迫与勉强,却也为曾经偶尔的不经意的“言语”而感到深深地懊悔与惭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想:尊重他人应当是每一位从医者应有的态度吧。尊重每一位患者充满着年龄特征的有着丰富情感的心灵,尊重每一位患者的知识结构与人生经历,从而尊重每一位患者自己的选择。
暂且不去讨论这一事件的谁是谁非,不去评估儿童行为心理学在医疗过程中的必要性,就让这面镜子照照我们自己,仅希望:悲剧不再发生…
想起了《大医精诚》中的一段话: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想起了:仁心仁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