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前几年听过一个牙医轶事:某加工中心,收到一副原始自然牙列模型,设计单要求制作烤瓷冠,加工中心回复模型发错了。医生说没错,你们把石膏模型制备一下,直接制作烤瓷,我在口内照着备牙之后戴牙就可以了,放心,******不返工。据说此医生多年以此方式制作烤瓷冠,而且很少返工。真是现代版的削足适履,都觉特好笑。我想讨论这种做法的临床效果已没有任何意义,然而类似的病例一再碰到,却让我们无言以对。面对技师的备牙不足或就位道不一致等等的电话,我们是否也是说:做吧,我在戴牙时会相应调整?这又有何不同? 站的高度不同,看问题的深度自然不同,我们以现在的要求再去看我们的以前的病例,是不是也很好笑呢?我们现在的病例是不是都合乎标准,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呢? 美学修复的效果不说,牙体预备是很令我们深思的 同样前牙全瓷修复不到一年,牙龈红肿增生 牙体预备肩台过深,当然还有... 四:按标准做,达不到标准。这种情况是很好的,只要经过学习和实践的积累,制备技术肯定会越来越好。 边缘完成线清晰,但牙合龈径过短,轴壁聚合角过大,预备体没有抛光。 五:按标准,做标准。 16牙体预备 牙体预备标准从教材和各类参考书上都可以学习查阅,但临床技能却很难去精确化的评价,我们没法说医生的牙体预备80分,90分还是100分,这样评价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我们为什么能一眼对比出两幅模型的优劣差异呢?我个人把其分为两个标尺:一是数字化的牙体制备量控制,是量化概念;一是牙形审美,是抽象概念。牙体预备是二者的合二为一,既要做到精确地牙体制备,又要不断提高自己对外形的审美把握,可以说数字化是标准,审美化是灵魂。 11牙体预备 怎样提高自己的牙体预备技能呢?很多医生都有类似的疑惑,每次认真备牙,但对自己的结果却很难满意。我从事修复临床近十年,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印证。简单来说,就是相互对比来发现彼此的优缺点,从而达到改善的目的。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和尚为了提高佛经觉悟,需要互对禅机,武者为了提升修为,需要相互切磋,而棋手也总是在对弈中超越自我。牙体预备也需如此,需要我们去彼此对比印证,才能更好的认知差别与差距,形成明确的评价与审视修养,提高自己的牙形审美,进而提高自己的备牙技能。 每个模型,我们都可以仔细评价出很多优点,缺点,像这个模型,你都看到了什么特点? 我们的理论都来自于教材与参考书,临床操作却又千差万别。同行的交流与对比,对于提高技术,加强我们对技术的追求与信心来说意义重大,尤其是初学者,更需建立好的学习方法。 这是昨天刚预备完的36 龈缘局部放大,如玉带缠绕 牙体预备之路,一起印证! 2万家牙科招聘,6万名牙医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