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医生面临的**的问题之一,就是医患关系紧张,我们不得不去考虑,医生们应该怎么样自我保护,和尽力改变这种紧张的状况。方法之一就是要做好自己,不忘天职。
抢救30分钟救活一条命
7月31日中午,平舆县庙湾镇郑楼行政村郑楼村民组附近一处河塘边,郑楼村13岁的杨旭和同村伙伴在此洗澡时,杨旭不小心沉下水,同伴们大喊救命。杨旭被捞上岸后,当时心跳、呼吸都没有了。
此时,在附近钓鱼的庙湾镇卫生院医生杨书元闻声赶来。他先是快速清理杨旭的呼吸道,然后把他平放在一平坦地上,架起他俯卧在自己膝盖上,一番拍打和挤压后,杨旭嘴和鼻子直往外流水。
接着,杨书元开始有节奏地对杨旭进行胸部按压和心肺复苏。这个过程要配合人工呼吸。杨书元对着杨旭做人工呼吸时,杨旭肚子里的水、食物和喝进去的脏东西一下子就涌了出来。喷得我满脸浑身都是。当时就想吐。
抢救到30分钟时,奇迹出现,他的脉搏有微弱跳动,然后又有了心跳和呼吸。四肢也能慢慢动了。杨书元后来回忆。
随后,杨旭被120送到医院,一周后,杨旭痊愈出院。
有一丝希望就要尽全力抢救
记者:都认为孩子没救了,你还继续救,当时是怎么想的?
杨书元:只想着抢救孩子,毕竟,那是一个生命呀,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尽全力抢救,决不放弃。
记者:抢救的过程难吗,孩子起死回生后什么感觉?
杨书元:抢救过程肯定难,一般情况抢救10分钟,就恢复心跳了,这个孩子抢救了30分钟。当时,我心里也没有什么把握。说实话,我有高血压,抢救他时,又热又累,我差点休克过去。但看到孩子苏醒过来,心里特别高兴。
咽了气的工人硬被救了过来
16日下午,郑州市伏牛路与陇海路交叉口一在建小区内,封丘籍水管工尹祖全正不小心中电,工友飞快将他往医院抬,但他已经没了呼吸和心跳。
第三人民医院与工地仅隔着一条马路,接到120指示,急救人员步行从急诊室赶了过来,耗时不到一分钟。医生立即就地对尹祖全进行抢救。
当时有工友提议把人送到医院,被医生拒绝。医生说,人在瞬间失去呼吸的几分钟内,是心脏复苏的最佳时间,延误一秒钟,都可能是致命的。
随后,两名急救人员开始轮换着按压尹祖全进行心跳恢复救治,并用体外电极板进行电击抢救。另一名急救人员则用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30分钟后,尹祖全终于有了自主呼吸。连满身大汗的医生此时都不由自主地说:真是个奇迹!
他是平舆县庙湾镇卫生院的一名医生,在危急情况下,他坚持抢救30分钟,让溺水孩子起死回生。这奇迹的出现,在于杨医生相信,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不管是在手术台上,还是在荒郊野外钓鱼时。奇迹的出现,在于杨医生的坚持,不放弃每一条可能的生命,随时随地尽自己的全力。
现在,医患矛盾成了社会问题。患者不信任医生又不得不依赖医生;医生每天疲于应付病人,压力很大、工作很累。面对患者的怀疑,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给自己预设立场、避免麻烦上身。医生和患者到底是互相依存共生的关系,还是忽而一致忽而对立的关系?这实在是危险而又讽刺。
医者仁心,心在术前。医术重要,但医者的仁爱之心更重要。有术无心,医生往往成了需要金钱直接驱动才能救死扶伤的机器。就像武汉一名打工仔,因为带的钱不够,缝好的伤口又遭拆线。其实,这一拆,拆的不是线,是危险的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紧张,不仅仅是医生的问题,还是个社会问题。但如果人人能够恪尽职守,像杨医生这样,不忘天职,不忘使命,认真对待每一个生命,这个世界会不会更好些?就像杨医生所说: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尽全力,决不放弃。这就是医德,这才符合民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