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级制度重启后,各地医院再度掀起“争级上等"的热潮:为了顺利评级,“即使掉两层皮,也得冲进‘三甲’"成了不少医院的信条。这种热潮的背后有着深厚的利益土壤,“三甲"这块金字招牌不仅可以使医院提高收费标准,享受更多优惠政策,享有更多的科研项目资源,而且意味着更大的平台、声誉,吸引更多的医疗人才和病源。 在逐利的冲动下,有条件的医院纷纷评“三甲",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起码也要挤进三级。为此,一些医院不断圈地扩建、大手笔引进设备,评级成了比规模、拼设备、拼人财物、拼贷款甚至大量造假,而医院、医生做了大量医疗以外的事情,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更加剧了医疗服务秩序的混乱,比如一些乡镇医院也跻身“三甲"之列。 种种迹象已经表明,由行政主导的医院评级制度,已到了必须废止的时候,其正面效应正在被逐利的冲动取代,甚至,还留下了巨大的权力寻租空间,而从医疗服务机构管理的角度看,评级也在制造明显的不公。 就此而言,需要“摘牌"的其实不止那些不合标准的医院,更应该是医院评级制度。卫生部作为医疗服务管理部门,不能以行政手段对医院划分三六九等,更应该考虑医疗资源分配的公平合理,避免医院陷入逐利的冲动,以及改变由此造成的医疗秩序混乱、资源巨大浪费、加剧患者就医负担等问题,而这,无疑也是当前医改的题中之义。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