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贺福大生工所攻克痛经难题。”9月11日,福州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大楼上挂出一条幅在微博上火了。不少网友说,福大研究的是“最有爱的课题”,也有人好奇,这个难题是怎么攻克的,有用吗?还有人出言讽刺,“现在的大学生都在研究妇科难题”、“研究师妹的专家很多”。 攻克痛经难题,该不该庆祝?我本以为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话题,因为饱受痛经折磨的妇女不在少数,科研的真正目的就是“让生活更美好”,惠及百姓生活。但意外的是,居然还有不同的声音,甚至对这种着眼解决生活难题的科研取向加以讽刺。偶然中有必然,这种社会态度的出现及获得追捧,不仅反映出公众对科研价值认识的误区,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的科研取向扭曲。 近年来,我国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出现了一种量化的趋势,要看拿到多少*********、省部级的课题立项,获得了多少科研经费支持,发表了多少科研论文。于是,大量高端科研人才不太关注现实的生活难题了,纷纷将目光投向“高精尖”领域,甚至以关注痛经这样婆婆妈妈的生活问题为耻。造成的结果,一方面科研看似繁荣,每年发表的论文总数已稳居世界前5位;但另一方面,每年国家统计的数万项科研“成果”中,90%以上未产生实际价值。 对我国科研取向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在2006年时任教育部部长时曾指出:“科研还没有深入到实践中去,现实中有些科研论文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头重脚轻根底浅”,并强调“要把科学研究和创新精神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绝大部分科技工作都要在解决实际需要的过程中攀登世界高峰”。从对“庆祝攻克痛经难题”的嘲讽中,我们感到,不仅一些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态度还没有根本转变,而且公众对科研的预期也依然存在“高精尖”的偏执,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痛经,笔者在网上搜索的介绍,虽没有说是“世界性的难题”,但却说是一个“世界性的生殖健康问题”,医学上认为引起痛经的因素比较多,还没有一个直接的针对性疗法,应对的办法主要有三,一是注意身体锻炼和保养,二是定期参加妇科检查以防止相关病变;三是在实在难忍时可吃药缓解。从介绍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两个信息,一是福大生工所的发明可能也不能******所有痛经问题,二是研究痛经依然是一项十分有价值的科研选题。 实际上,笔者之所以认为“攻克痛经难题”值得大肆庆祝,主要有这样几个理由:一是郭博士因为研究所的小师妹饱受痛经折磨而弯下腰来解决现实问题的科研取向是值得肯定与提倡的;二是郭博士在研究中医药方向的同事指导下,以自己“生物电”的研究方向为思维出发点,发明了“痛经膏”,更加突出了现代科研协同创新的必要;三是郭博士的研究不是为了申请课题,获得科研经费,不是为了发表论文,而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庆祝本身就具有对功利化科研取向的纠正作用。 生活是可以更美的,但如果科研都不关心我们的吃喝拉撒了,我们的生活还会更美吗?一个地沟油的检测技术,就已经成为困扰我们生活的现实难题,对“庆祝攻克痛经难题”都要加以嘲讽,也许我们就只有继续吃地沟油的命运了。科研要“顶天立地”,对“顶天”的攻关给予奖励关注是应该的;但对“立地”的科研,长期以来,我们是否少了一些期待、支持和鼓励呢? 一个网友留言:“能够解决患者病痛的科研人员就是人民需要的,能够一心扑在科研上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希望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祖国的医学多做贡献,兄弟,挺你!”是的,我也挺你。对福州大学挂出“祝贺福大生工所攻克痛经难题”的条幅,一样,我也挺你。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