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牙周病患者种植治疗要点
1必须严格进行牙周病的治疗和控制
牙周病患者口腔中的牙周致病菌高于非牙周病患者,余留牙的细菌可以源源不断地转移并粘附在种植体周围,导致种植体周围炎症。因此必须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经牙周专科医生评估,认为牙周病己经得到良好控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种植治疗。种植结束后还要进行观察和维护。
2对影响种植修复的患牙进行拔除
拔除患牙需要全面考虑,权衡利弊,对患者口腔功能、修复方法、美观、心里因素及长期疗效进行综合分析。口腔种植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牙周病学的很多理论与实践。不再尽一切努力挽救牙周病患牙,而是对于那些长期慢性牙周病,牙槽骨严重吸收达根尖1/3,咀嚼功能差,严重影响美观和长期修复方案的患牙应尽早拔除,拔除后给予种植修复通常会提高患者口腔总体功能、美观和舒适度。
3对拔牙后实行即刻种植还是延期种植的选择
对于没有进行性牙周病的患者且牙跟情况良好,可以利用新鲜拔牙窝进行即刻种植,以缩短治疗时间,保存更多软硬组织,获得更加美观的效果。但同时应注意,术前术后给予适当的抗炎治疗,**限度的减少拔牙创伤,种植体植入前拔牙窝必须搔刮干净,去净肉芽组织。Novaes等研究了表面喷砂加酸蚀与钦浆喷涂的两种种植体表面在牙周感染的牙槽窝内的骨整合情况,发现表面喷砂加酸蚀的种植体比钦浆喷涂的种植体其初期骨愈合更好。考虑到牙周感染的牙槽窝开始时骨形成较慢,应该尽量选择有更好骨整合能力的种植体。为了获得更好的初期稳定性,应选择比种植体直径略小的拔牙窝,或种植体植入根尖方向3一5mm。如果牙周病没有得到控制应选择拔牙后延期种植,等牙周病控制后再行种植。
4对骨量不足情况的处理
长期慢性牙周病,牙槽骨严重吸收,垂直高度减少,给种植带来一定的难度。前牙区一般垂直高度足够,种植体长度可以保证,唇侧骨板骨量常不足,可以采用GBR、onlay植骨等。后牙区垂直高度常不足,可以采用onlay植骨,但由于增加了手术的复杂性而且创伤大、费用高、患者不愿接受,也可以通过选择短种植体,增加种植体数目,采用上领窦提升,种植体斜行植入等手段来解决。
5修复的类型选择
要结合患者口腔的情况、患者个人意愿和经济条件。当领间距离大,软硬组织缺损严重,可采用塑料的固定桥修复。当领间距离合适,患者美观要求高,可选择烤瓷长桥。如果口腔条件和经济状况只允许种少量种植体,可考虑覆盖义齿修复。冠根比不协调时,适当增加牙酿瓷可以改善美观。
二.种植体周围炎的防治
种植体周围炎是口腔种植修复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对种植体周围炎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预防种植体周围炎首先要严格选择种植适应症,术前仔细询问患者病史,排除种植的******禁忌症。对于那些对种植成功有危险因素的应控制或改善,如:吸烟过度者,应嘱其戒烟;纠正患者的偏侧咀嚼习惯;要求患者持续维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状态;后牙的种植修复应尽量避免即刻负重,特别要避免过早过度负载。其次是做好自我维护和定期复查,由其是牙周炎患者。有研究表明,牙周可疑致病菌可能在口腔中从牙周病患牙部位传播到种植体所在部位进而导致种植体周围炎。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术前洁治、刮治,术后两周每天两次用0.2%洗必泰溶液漱口。患者还可以通过使用牙刷、间隙刷、牙线清除种植体表面的菌斑,但要想彻底清除还有赖于专业维护,患者应到医院做到定期复查,用碳纤维洁治器及早清除附着在种植体周围的菌斑及牙石,如发现种植体局部私膜充血,牙跟肿胀时,应及时采取渐进式阻截支持疗法,以阻断种植体周围炎症的继续发展和牙槽骨的进一步吸收。
控制种植体周围菌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阻止细菌的初期附着,二是阻止细菌的增殖。日常口腔卫生维护和定期复查是必不可少的。另外由于材料表面成分可能对细菌生长繁殖产生影响,因此有很多学者从材料表面改性着手。
种植材料因其种类不同表面性状也不同,从而影响细菌定植。种植体材料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钦金属以及轻基磷灰石等。柴枫等研究了血链球菌、具核梭杆菌及牙跟叶琳单胞菌在纯钦和钦合金Ti6AL4V表面的粘附发现,三种细菌在纯钦表面的粘附量均多于在钦合金表面的粘附。原因在于钦合金表面的氧化膜中除含氧化钦外,还有氧化铝、氧化钒,后两者化学稳定性更强,不易水化形成富经基区,从而影响材料表面对酿沟液中生物大分子的吸附,故介导细菌粘附的作用相对较弱,造成细菌粘附量降低。Yoshinari等研究发现,用不同方法处理钦表面,细菌对材料的初期附着能力不同,氧化铝涂层的表面可以降低细菌的粘附,因此钦表面改性以控制细菌附着是必要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如何阻止细菌在材料表面增殖,许多学者尝试多种方法对钦表面进行处理,研究其对口腔常见的牙周可疑致病菌牙馥叶琳单胞菌和伴放线杆菌的抗菌作用。Yoshinari等将锻制纯钦片分别用几种方法处理,发现只有氟离子导入处理的钦表面两种细菌粘附量明显减少,并且对大鼠的成纤维细胞L929的增殖无影响。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氟离子和钦形成复合物,而不仅仅是氟离子从表面的析出,从而发挥抗菌作用。另外用TiN或ZrN呵对钦表面进行物理蒸汽沉积处理可明显减少细菌的粘附Scarano等研究也表明氮化钦处理的表面可明显减少细菌的附着。shibata等将钦浸入NaCI溶液中作阳极放电处理,发现表面形成的TIC13可使材料具有抗菌性,且细胞相容性好。这些改性材料用于种植体穿跟基桩可减少细菌附着与生长,从而有利于预防或减少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
目前,国内外在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时一般均先采用基础治疗,如局部清创、药物治疗、调矜治疗等。
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种植体表面、靓沟内积聚大量细菌。通过手工器械,如牙刷、间隙刷、牙线等都是非常安全的个人维护清洁工具,但要更有效地去除基台及根部表面的菌斑牙石,还依赖专业手段,碳纤维刮治器及橡皮磨光杯加浮石粉去除酿下菌斑及牙石,用碳纤维工作头的超声洁治,对种植体周围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药物治疗主要是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生素。种植体周围炎局部有效清除感染的方法有:0.12%一0.20%洗必泰馥下冲洗,2一3次/天,连续10一21d;局部应用四环素;局部应用碘伏和双氧水混合的碘合剂以及透明质酸等。全身应用抗生素有不同的药物可供选择,已证实与种植体周围炎有关的细菌对青霉素G、阿莫西林、甲硝哇等敏感,对四环素及克林霉素敏感性稍差。化脓性种植体周围炎联合应用阿莫西林一甲硝哇,连续10d有很好的效果。有时非幽体类抗炎药也可以考虑进来(用于抑制种植体周围炎的骨吸收也已经在动物实验取得一定效果。
当种植体所承受的咬矜力过大,会造成周围骨质的微小骨折,还会造成种植体周围骨密度的降低,以及种植体周围弹坑状和领圈状的骨缺损。由超负荷引起的边缘骨吸收常伴有附着丧失和深种植体周袋,新形成的厌氧环境不可避免地有牙周致病菌的定植,因此有必要进行调矜治疗。通过改变矜力大小,以达到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结合和改建的平衡。
然而,近年来较多学者认为种植体周围一旦感染,仅过局部刮治,抗菌治疗很难根除感染,还必须去除种植体面污染的HA涂层及感染肉芽组织。同时,在治疗中我还发现单纯的抗菌治疗对于己有骨缺失及附着丧失的种体并不能达到较好的疗效。Cianci。也曾运用抗菌素来治种植体周围炎,三月后,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较,其PLI、GBI均明显下降,而PD与附着水平则无明显差异。因此有人提出对于己有骨缺失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必须包括手术与非手术两部分。
目前污染种植体表面处理方法包括柠檬酸、氟化亚锡、盐酸四环素、洗必泰、生理盐水、葡萄糖酸盐、过氧化氢液、氯氨等化学处理方法。国内外普遍应用0.12%一0.5%氯己定跟下冲洗或含漱,作为阳离子杀菌剂,从杀菌效力副作用等方面综合评定,它还是值得推广的。对钦浆喷涂或喷砂(酸蚀)种植体常规有效的去除感染方法是用洗必泰和盐水交替浸泡。Haas等在种植体表面用光敏剂及Diode软激光处理,扫描电镜显示种植体表面附着有被破坏的细菌残片,证实此方法能够有效清除种植体表面念附的细菌。气压喷砂磨光器能有效地去除菌斑、牙石及种植体表面的内毒素,而且对粗糙的钦浆喷涂种植体表面的菌斑清除有其优越性。
种植体周围炎手术治疗要在完全清创,彻底清理种植体表面的基础上进行,有学者用GBR技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导致的种植体周围垂直与水平骨吸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有动物实验观察到种植体周围炎治疗后的再次骨整合。近年一种ADM(非细胞性的皮肤组织基膜)用于GBR手术中,ADM是一种生物相容性很强的人体结缔组织,它来源于捐者的皮肤组织,去掉了表皮层以及******层的细胞成分,没有异体免疫排斥反应,它用于GBR手术,可以作为一种屏障,并且更容易形成软组织的再附着,不易造成牙周细菌的定值。因为它能与宿主的牙周组织完全的融合一起,术后不用取出。银切除术和瓣根向移位术可使酿袋变浅,修整骨外形并彻底清除根面或种植体表面的菌斑、牙石,使其光洁后用拘椽酸或盐酸四环素等进行生物处理,以促进新附着的形成。此外,激光、生物学疗法,对种植体周围炎也有很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张光涛综述平台转移对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影响。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8年6月第l卷第6期。
[2]黄萍,梁星综述牙周炎与种植体周围炎的比较。广东牙病防治,2003年第十一卷第3期
[3]宿玉成主编,现代口腔种植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