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缺失修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难的,回头看作过的病历,总觉得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找了一些资料看过的,没看过的,有点感觉,摘抄和感兴趣的拿出来和大家一起看看。
我主要说卡环。
因为是游离缺失,就有了‘适应功能性移位的卡环’这样一个概念,这主要是出于对一类杠杆作用的考虑。有拔牙器的意思,针对该问题有两种处理办法:改变杠杆支点位置从而减小‘阻力臂’的作用【近中支托卡环组合】或使用弹性卡环臂【三型卡环固位臂】减小杠杆作用。临床上我们多采用前一种,近中支托卡环通过改变支点位置而可以适应功能性移位。该设计包括RPI RPA RPT等




RPI卡环是一个常用的杆型卡环设计,根据卡环的组成部件近中支托
邻面板和I杆得名。I杆应位于基牙唇颊面龈1/3,进入倒凹区0.25mm,I杆的整
个卡环臂向末端变窄,与基牙接触的******不宽与2mm,杆的固位从倒凹区向外
形高点去接触基牙牙面,该接触区以及支托.邻面板接触区构成了对基牙的环
抱而提供稳定作用。

卡环臂的水平部分离开龈缘至少4mm或更远。
RPI卡环有三种最基本的应用方法。卡环的功能效果受支托放置位置。邻
面板与导平面的关系,以及卡环固位臂放置位置的影响。三种方法均在邻近
游离基托的主要基牙上采用近中合支托。
【1】导平面及其对应的邻面板伸展到基牙邻面的整个高度

【2】导平面与邻面板从基牙的边缘嵴延伸到邻面中1/3与龈1/3交界处。

【3】邻面板与导平面偏牙龈的部分接触约1mm

关于RPT----T形卡环臂只有一个末端进入基牙龈1/3的倒凹中,而卡环臂位于非倒凹区的部分仅能提供有限的稳定作用,可以不记。【所以临床上也多有滥用RPT卡的现象。】
什么时候用RPA卡
1.当口腔前庭深度小于5mm时,颊侧软组织易被I杆之小连接体所创伤,用RPA
2.基牙颊侧根方组织倒凹过大,制作要大量缓冲,易堪塞,
3.基牙近中倾斜,远中导平面下方无倒凹,义齿受力后远中邻面板不能沿导平面向龈方滑动,此时远中鞍基下沉,远中邻面板便会成为支点。
4.基牙颊侧牙龈下方骨组织肥大,致使I杆进入倒凹的一段由垂直方向变为近似水平方向,使义齿就位摘除困难。
组合卡环:由金属缎丝固位臂和铸造对抗臂组成。
优点1当卡环需要较大弹性时如邻近远中游离端的基牙健康差而又不能用杆形卡时
2对于不能判断所需固位力大小,需要在义齿完成后进行必要的调整的情况可利用其可调节性增减固位力
3较铸造卡美观
保护基牙,尽量少覆盖牙龈,考虑周到,设计合理,精密制作功能良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