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妈妈把奶嘴或勺子放到自己口中试温度,或者直接把食物嚼碎喂孩子。长春白求恩口腔医院太光哲医生指出,唾液是细菌传播的载体,不当的喂养方式可能将口腔中的致病菌传播给孩子。致龋细菌越早传给孩子,孩子越易患龋病。所以看护人应注意喂养卫生,纠正不良的喂养方式,关注自身的口腔卫生,避免把致病菌传播给婴幼儿。 太光哲医生说,婴幼儿是人生的起始阶段,此时口腔**的变化是从无牙到长出牙齿。口腔和颅颌面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牙齿萌出以及维持其正常功能,对婴幼儿一生的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至关重要。 婴儿出生后,家长应每天用软纱布为孩子擦洗口腔,可有效预防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俗称“鹅口疮”)。牙齿萌出后,可用纱布或软毛刷轻轻擦洗孩子的口腔和牙齿。多颗牙齿萌出后,家长可用指套刷或软毛刷为孩子每天刷牙2次,并确保清洁上下颌所有的牙面,特别是接近牙龈缘的部位。 “母乳是婴幼儿**的天然食品,相对于人工喂养,母乳喂养时乳牙患龋病的危险性低。”太光哲医生表示,喂奶姿势会影响婴幼儿颌面部的生长发育,**抱着喂。奶瓶是人工喂养的器具,奶瓶放置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会造成牙颌畸形。奶瓶喂养时应选用合适的奶嘴,避免孔洞太大,奶液不需吸吮就流出,使婴幼儿咀嚼肌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不利于口颌的正常发育。 太光哲医生表示,乳牙萌出之后,不要让幼儿长时间含着装有甜奶或甜饮料的奶瓶,尤其不能含奶瓶睡觉,否则会造成婴幼儿龋病。1岁后应尽量减少使用奶瓶,且奶瓶内只能装白水和无糖奶,可用杯子或勺喂含糖液体(如甜奶、果汁、蜂蜜水等)。1岁半到2岁应停止使用奶瓶。因为长期用奶瓶喂养,除了容易发生龋病外,会妨碍孩子咀嚼功能的发育。 太光哲医生强调,婴幼儿在第一颗牙齿萌出后6个月内,家长就应带宝宝去医院检查牙齿,请医生帮助判断孩子牙齿萌出情况,并评估其患龋病的风险,提供有针对性的口腔卫生指导,如果发现龋病等口腔疾病应及早诊治。此后应每半年检查一次牙齿。
2万家牙科招聘,6万名牙医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