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录抱着干孙女李佳妮。由于水质的改善,孩子们的牙齿变白了7月16日,乔家湾村深达501米的第三口机井开始出水,水质甘甜。看着这一切,55岁的李桂录抱着7岁的干孙女乐了,能喝上干净的水,是他们祖辈梦寐以求的事情。2007年8月,本报记者曾报道过这个“原始村”。当时这里不通路、没有电、吃水要靠毛驴驮、全村人牙齿黑黄,很多村民患病,而娶个媳妇光彩礼就需要7万元…… 经本报报道后,“原始村”引起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扶持“原始村”的行动迅即展开。5年后,当本报记者再次踏入乔家湾时,惊奇地发现孩子们的牙齿变白了,村民脸上也洋溢着笑容。 五年前 多数人不知电饭锅是啥样 乔家湾村位于靖边县中山涧乡,地处白于山区分水岭北脊。这个山村是当地最为严重的高氟病区,水质苦涩,多数人牙齿黑黄,体弱多病。离村约3公里的深沟里有一处泉眼,渗出的水就像面汤,而这就是村里人祖辈赖以生存的水源地。 即便如此,泉水也是时有时无,为解水荒,他们夏天收雨水、冬天存雪水。在干旱季节,牲口是******不能畅饮的,人们也很少洗脸,更别谈洗澡。这里不通公路,也不通水、电,磨面要赶40里山路,一些人最远到过靖边县城,全村没人去过西安等大城市,大多数人不知道电饭锅是啥样子。“华灯初上、灯火阑珊”这两个寻常词语却让村民们激烈讨论了一个多小时,最终还是没有想象出来。 2007年8月,一名新疆驴友路过这一带,以图片形式在网上发布了“原始村”的现状和渴望。随后,本报记者初访乔家湾。 当时,42岁的武志英患有严重的乳腺病,她给儿子娶媳妇花了7万多元,多是从亲戚处借的,因欠账太多,她无奈放弃了治疗;49岁的张成玉有一儿一女,他本想把女儿嫁到山外,让她能享点福,但考虑再三还是不能。原因是山外彩礼少,没有女儿的彩礼,儿子就娶不起媳妇;村民李锦斌母亲突发疾病,他跑上山顶拨通120急救电话,救护车走了4个小时,刚到10分钟,母亲就去世了;品学兼优的李华考上了重点高中,但因家贫父母不打算让她继续上学了…… 五年来 村里第三眼机井出水啦 5年过去了,“原始村”变成了什么样?7月16日,记者再访乔家湾。 过去只能过辆牛车的土路明显宽了不少,通过卡车已不成问题。汽车爬到山顶,从车窗往沟底看,乔家湾就在眼前,一片绿油油的玉米地给黄色的山体增添了不少生机。 村民李桂录正抱着干孙女在窑前的阴凉地玩,他对5年前记者来采访的事记忆犹新,能一口气说出很多细节:“那时候还点煤油灯,为省钱晚上就照一会儿,现在电通了,新打的机井今天就出水。”李桂录高兴地笑了,露出一嘴黄牙,他怀里的小孙女也跟着咯咯笑起来,牙齿洁白整齐。 尚长发是乔家湾村的村支书,连任已经13年了。他说,村里原有一眼机井,深100多米,水量有限,且水质很差,靠柴油发动机抽水,每吨水价格达15元,很多人吃不起,只能去深沟里用毛驴驮水。2007年本报连续报道之后,1个月内,在榆林市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村里就打出了第二眼机井,深400米,水质挺好,下一代牙齿就逐渐白了,这眼井出水量较大,水价也低,大家都能接受,驴也不用驮水了。 村里还通了电,目前,不管村民们住在哪个山头,电都能到。靖边县政府还组织了大型机器,把进村的路拓宽了。受地质条件影响,第二眼机井出现塌方,村民用水又出现困难,在靖边县一家单位的资助下,村民们迎来了第三眼机井,深达501米,可满足全村人畜足量用水。 尚长发说,水、电、路的解决,彻底改变了乔家湾人生活。记者注意到,与5年前相比,乔家湾人脸上有了笑容,精神面貌很好。 未来5年 村里人将变成城里人 实际上,另一变化才是村民们谈论的焦点——连续两年,该村24户村民成功移民到县城附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尚长发说,乔家湾村实在不宜人居,能全村移民更好。采访中,乔家湾、祈庄等多个村的群众,都表达了移民大山之外的想法。 近年来,靖边县扶贫办副主任刘忠琪一直致力于扶持、改善白于山区的群众生活。他说,靖边县白于山区为高氟病区,涉及17个乡镇,154个行政村,有群众17万人。由于自然条件限制,通水、电、路等基本设施的成本过大,无法彻底解决,因此从2008年以来,政府启动了白于山区扶贫移民计划,打算10年内,搬迁白于山区群众10.1万人。 与此同时,靖边县海则畔的大型移民工程正在建设中。该项目占地1800亩,总投资28亿元。首期计划安置白于山区群众8720户36790人。这些移民户原住地的权益不仅继续保留,还可以参加县政府举办的各类培训,并在县城就业。
2万家牙科招聘,6万名牙医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