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药报 作者:中国医药报
企业医院都要转变思路 在其他行业,IT厂商划分“势力范围”的过程已基本结束,只有医卫行业相对分散的市场格局还存在悬念,可以说是IT厂商争夺的最后一个战场。包括IBM、思科、锐捷网络、Sun和东软在内的多数信息应用服务提供商都表示医疗行业是其非常重要的领域。CHIMA主任委员李包罗就表示,IT信息服务商不仅重视医疗信息化业务,而且其对行业的理解深度也改变了其切入模式。 如IBM、甲骨文、Sun等公司,一方面积极将国外成功经验和产品带到国内,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宣传和培训力度。韩艳光就表示,IBM除了参与制定电子病历行业的标准外,还将大力开展对医护人员的培训。 尽管越来越多的IT供应商开始投入医疗卫生行业,但诸多疑问仍然困扰着医疗信息化的未来。“对医院而言,能满足医院和病人需求的就是好系统。IT厂商要深入分析医院需求,才能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一位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表示。因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性决定了医院不会为了上系统而上系统。记者也注意到,本次会议热议的焦点已从技术层面扩展到行业管理、服务模式等非技术层面。 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曹荣桂说,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起步不算晚,总投资也不少,但由于缺乏总体规划、标准化滞后等原因,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虽然各医院建立了不同的应用系统,但是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想,导致系统不能有效融合,信息不能有效利用,效果不理想。譬如,不少医生门诊工作系统只能开处方,不能看到检验信息;大部分医院信息系统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源,但利用率普遍不高。因此,他呼吁医院管理人员一定要有战略眼光,对医院信息化建设进行周密规划。而且,今后医院的IT规划不能局限于内部,一定要考虑与区域、第三方支付等相关网络的协同。 IBM企业咨询服务部医疗卫生行业总监俞毅博士表示:“我们供应商总是处于被动地位。”他说,“在医改的大环境中,缺乏来自IT界的声音。其实IT可以做更多、更主动的事情。如果医疗改革方案能够参考IT界的思路和意见,一定会带来一些新的思维和方向。” 事实上,近几年IBM每年都会在医疗行业提出一些新想法:2005年倡导集成,2006年提倡第三方实施。俞毅认为,目前医疗行业最缺失的是一些基本框架:首先是责任框架,即明确医疗行业参与各方的责任;其次是激励机制,对于医生、医院、医疗保险部门、医药供应商而言,都必须有符合其发展方向的激励机制。另外,医疗行业的价值体系比较模糊。“从前,我们关注的主要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但还需要更明晰的定义,如质量的标准到底是什么,这是从谁的角度出发的。科学的价值体系非常重要。医疗不同于一般的交易行为,而是发生在三方之间:病人、医院、保险方。这三方对价值体系的认同差异,很难形成和谐的价值体系。价值必须平衡,不能偏重于其中任何一方。过分追求成本,那就可能会造成健康状况的下降,这不是社会追求的目标。” 尽管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但是,在政府主张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健的目标下,居民健康档案、病人双向转诊、检验结果互认、远程医疗、数据集成、跨部门信息系统的联网等,确实又对数据的利用和保护等提出了新的需求。来自企业界的代表表示,今后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有三大重点: 一是利用新技术,抓住新机遇。现在主要有两个趋势值得关注,一个是国家大力推进的区域医疗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推动电子病历标准的制订和实施;另一个是医院实施各类应用系统。企业可利用新技术,抓住这个机遇。 二是帮助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灾难备份中心。包括病人信息等在内的各类医疗卫生数据日益受到重视,数据将成为医院运营和竞争的资产。保护好数据资产、引入灾难备份,可以为医疗行业提供学术研究、病例分析的重要依据。IBM就表示在电信、银行等行业的数据备份经验,可以为医疗行业所借鉴和采纳。 三是在医疗行业提倡建立集中的企业级数据中心。过去,医院多应用独立的系统,重复建设,各自有自己的应用服务器和存储,相互不能对话。下一步医疗信息化建设将呈现“应用上浮、数据下沉”的趋势,由此也将推动企业级集数据中心的建设。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医院开始尝试建设数据中心。(责任编辑:黄重来) 2万家牙科招聘,6万名牙医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