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正畸学的快速发展,临床中出现了很多新技术,错 畸形的发生机理和矫治机制的研究也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矫治错 畸形的要求也更加迫切,口腔正畸学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蓬勃发展。 在正畸学的临床应用研究中,MRI主要用于颞下颌关节的研究。正畸医生通过MRI了解颞下颌关节同正畸治疗的关系、髁突的生长以及颞下颌关节的长期生长变化。CT常用来了解骨骼畸形、牙根发育状态、牙齿与邻牙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牙齿、牙周情况等,从而确定患者治疗的时机和治疗计划;对阻生牙进行精确定位;了解种植体合适的种植位置;根据颞下颌关节状态及正畸治疗中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避免不当治疗。 近年来,锥形束CT成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以其低放射量、反映软组织情况真实以及花费低廉等优点,在正畸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它可以精确了解阻生牙的位置、周围组织关系、术前术后关节位置以及进行术后疗效评价。 1.2 临床治疗技术 近年来,随着审美意识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成年患者增多,改善矫治美观、缩短疗程、增加舒适度和加强矫治安全受到医生与患者更多的关注。1.2.1 舌侧矫治器 舌侧矫治器具有良好的矫治美观效果,受到正畸医生和患者的关注。它由Craven Kurz于1976年发明,现在的Ormco Cure舌侧矫治器已经发展到第7代,由二维系统发展到三维系统,并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对患者进行个体设计,使患者的舒适感和发音大为改善。在舌侧矫治器发展的同时,与之相关的间接粘接技术(indirect bonding)近年来也有抬头之势,它包括唇侧间接粘接和舌侧间接粘接技术,相对直接粘接技术具有定位更加准确、粘接剂残留更少、椅旁操作时间更短等优点,受到正畸医生的欢迎。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虽然舌侧矫治器具有良好的美观效果,但在矫治初期仍有感觉不适、舌运动受限、发音不清以及口腔卫生护理困难等问题,因此,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受到越来越多的正畸医生和患者的欢迎。它利用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和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通过一系列的透明活动矫治器来矫治错 畸形,具有舒适、美观和便于口腔卫生护理等优点。现在主要有一个系统,即Invisalign sys-tem(美国Align公司产品)。隐形矫治器的适应证为拥挤度较为轻微(1~6 mm)或者存在少量间隙(1~6 mm)的患者,但不适用于咬合较差或者存在较大程度矢状不调的错 畸形患者,对于扭转牙的矫正效果良好,通常的调整时间为2周。 自锁托槽 托槽系统的摩擦力常是阻碍牙齿移动的主要原因。自锁托槽的滑动摩擦力小,临床操作方便,对口腔黏膜刺激小,可以减少牙齿移动的阻力,并缩短疗程。虽然自锁托槽在矫治初期无明显不适感,但在更换弓丝后,患者不适感较明显且托槽脱落率较高。目前流行的自锁托槽主要有两个系统:Speed(加拿大Strite公司产品)和Damon(美国Ormco公司产品)。 支抗 在固定矫治技术的发展历程中,支抗控制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重点。原有支抗系统存在一定的风险,戴用不舒适且需要患者的配合,即便是**支抗,患者的拔牙间隙仍有一定程度的丧失。一直以来,正畸医生都在寻找一种“******支抗”。微种植体支抗(microimplant anchorage)由于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不需要患者配合且******支抗效果明显而在近几年的临床应用中愈加广泛,生产厂商和型号不断增多。临床中通过CT、X线片定位,引导器辅助操作,使微种植体支抗的应用更加简单、安全、有效;矫治中通过微种植体支抗对整体牙列进行移动,扩大了非拔牙矫治的范围;对一些疑难病例的矫治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弓丝 正畸美学弓丝弯制复杂、精细,正畸医生常常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弯制。随着计算机和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美国OraMetrix公司通过计算机三维重建,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发明了SureSmile系统。该系统通过弓丝弯制机(SureSmile wire- bending robot),使弓丝弯制这一复杂的过程简单化、程序化,并精确控制弓丝弯制角度和扭转度到1°,弯制的曲到0.1 mm,并可弯制第一、二、三序列弯曲,在**程度上控制和移动牙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疗程。 2 基础研究进展 2.2.1 成骨细胞 在众多基因参与调控的成骨过程中, Cbfa1是成骨细胞最特异和最早表达的转录因子。此外,生长因子、骨形成蛋白、转化生长因子以及生长因子相关联的信号分子等均有表达。在力学刺激几个小时内,间叶组织干细胞即分化形成成骨细胞,同时成骨细胞分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促进成骨细胞前体增生并促进新骨矿化和血管形成。在骨形成过程中,细胞内转录因子相关基因cbfa1、osterix、成骨素基因、同源异形盒基因蛋白以及生长因子家族均参与调节成骨细胞的分化与功能;骨形成蛋白通过成骨细胞表面受体的信号转导促进前成骨细胞的分化与功能的上调。近来,有研究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受体5(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related protein 5,LRP5)在骨形成过程中通过对成骨细胞的修饰作用也参与了这一过程,其等位基因的突变会造成成骨细胞功能丧失和骨质疏松症。 2.2.2 破骨细胞 在骨吸收过程中,超过24种基因和60种蛋白参与了破骨细胞功能的调节,前列腺素E2、一氧化氮、白细胞介素- 6和其他一些炎症介质均参与并促进了骨吸收。此过程中核转录因子-κB活化受体(receptor acitvator of nuclear factor- κB,RANK)和RANK配体(RANK ligand,RANKL)是重要的破骨细胞调节蛋白。Harada等强调指出,骨保护素、组织蛋白酶K以及ClCN7(chloride channel7)是破骨细胞分化与功能的限速因子,而RANKL是可直接诱导破骨细胞分化的细胞核因子。骨保护素通过成骨或基质细胞旁分泌,竞争性地与RANKL结合,封闭RANKL与RANK的结合,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其他细胞因子或激素也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RANKL与RANK或骨保护素的相互作用来影响破骨细胞的分化与成熟。 2.3 其他 2万家牙科招聘,6万名牙医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