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3

对设立“医生黑名单”的三重期待

2012-08-15      来源: 黄河新闻网   访问量:30    在线投稿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日前正式发布,对全国860万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针对医德医风的监督问题,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谢启麟表示,正在考虑制定医生“黑名单”,以提高医生自律与同行监督,保证医疗技术科学性、合理性。

  当前,医患关系是困扰和谐公共关系的焦点之一。

  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医院门急诊达到63亿人次,平均每人每年到医院5次。应该说,绝大多数患者对于医院、医生的服务是满意的。但是,仍然有个别的医患纠纷是由于医院、医生的因素导致医疗事故,导致医患矛盾纠纷。

  近年来,关于设立医生黑名单制度的呼声渐起。湖北、宁夏、天津等地已经做出尝试,将收受红包、屡出事故、滥用药物的医生列入黑名单,并通过媒体向社会曝光。在这一背景下,由中国医师协会牵头制作医生黑名单,无疑有利于加强行业自律,约束医生行为,维护患者权益。

  当然,目前地方的医生黑名单尚处于探索阶段,“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照搬照抄。因此,中国医师协会酝酿中的医生黑名单,就让人有丰富的想象空间。黑名单该是什么模样,公众尽可见仁见智。不过,有一点可以达成共识,医生黑名单使命艰巨,知易行难,有关部门必须周密考量,充分借鉴各地经验做法,从配套制度层面不断予以完善。在此,笔者对医生黑名单有多重期待。

  一是规范“拉黑”标准。相对于医生从业资格的考核内容和达标门槛清晰明确,到底什么样的医生应该上黑名单,目前在政策层面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一方面,经常独自面对病人,是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特别是医师执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医德医风非常关键,却又相对虚化;另一方面,医疗技术的评估和评价是很复杂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关部门应以《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为基础,制定出医生黑名单的硬杠杠,确保制度的执行力。

  二是吸纳公众参与。哪些医生不称职,患者最有发言权。因此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不能“闭门评定”,必须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让广大群众拥有评判医生的话语权。同时,上了黑名单,不仅脸上无光,工作和收入也会受到影响,这就不能排除个别医生希望通过利益公关,设法洗白,逃避惩治。吸纳公众参与,在阳光下运行,也是加强监督的题中之义,杜绝“权钱交易”暗箱操作,确保制度的公信力。

  三是强化责任追究。黑名单的作用如何,直接取决于惩罚措施是否严厉到位。近年来,一些地方虽然设立了黑名单制度,但名单秘而不宣,人员毫发无损,使之沦为一纸空文。医生黑名单,应该从三个方面强化责任追究。首先,及时向媒体曝光,让无良医生名誉扫地;其次,对列入黑名单者重点跟踪监控,视情形轻重分别给予批评警告、限时取消处方权、限期禁入医疗行业等处罚;此外,与相关法律法规、党纪条规无缝对接,对违反者给予相应的处分,确保制度的威慑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笔者认为,黑名单制度的建立,也许对解决今天较为严重的医患纠纷现状起到积极作用。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