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2

傅民魁:亲历少人知晓口腔正畸到深更半夜排队等着戴牙套

2012-08-14        访问量:101    在线投稿

    “60年代的时候,老百姓大多不知道,牙齿长歪了还能矫正,来我们北大口腔医院正畸的,大都是高干子弟和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顾问、前亚洲太平洋地区口腔正畸学会副会长、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名誉院士(牙科)、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傅民魁教授这样开始回忆40多年前,他从北京医学院口腔系毕业,刚刚分配到北大口腔医院正畸科时所看到的一切。“这里只有8个医生,9把椅子,但已经是全国最‘大’的一个正畸科了。"
    牙齿正畸的一个主要方法是佩戴牙套,但60年代的大街上,很少能看到一个戴着牙套满街走的人。傅民魁教授说,即使在高干子弟之间,也是少数人互相传来传去,看到班上有人先戴了,才知道牙齿矫正是怎么回事。其次是演员,跳芭蕾舞的、演《小兵张嘎》的小演员,还有体育明星。那时候,人们刚刚有了一点意识,知道牙齿与容貌美不美,有着很大的关系。北京评剧团当时招了一批小演员,结果人来了,才发现牙齿都乱得一塌糊涂,于是集体跑到北大口腔医院来做正畸。北京评剧团还有一个后来家喻户晓的明星,也到这里矫正过牙齿,那就是赵丽蓉。
    回忆起60年代自己亲手佩戴牙套的人,傅教授印象最深的,是今天的北京国际标准舞学院院长、世界舞蹈理事会国际评审、英国国际舞蹈教师协会高级院士朱良津。“他那时候非常有名,越南的胡志明主席来访,周总理亲自安排他演《宝莲灯》。那之后,他来我这儿做牙齿矫正,牙齿向外突出,拔了4颗牙,戴了一年半到两年的活动牙套,不光牙齿好了,脸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70年代末到80年代,是老百姓的正畸意识蓬蓬勃勃发展起来的年代。最厉害的一次是北大口腔医院刚从西什库搬到魏公村的时候。傅教授至今还保留着一张照片:1985年的冬天,北大口腔医院的大门外,贴出了一张粉红色的布告——今年预约700个需要牙齿矫正的病人。然后,提前两天,就有人迎着寒冷的北风,站在口腔医院门外开始排队。“那个时候,就连一些理发馆也对外宣传,号称能镶牙、补牙、矫正牙齿。"傅教授说。
    到了21世纪,身边有几个戴牙套的人,已经成了人们见怪不怪的事。牙齿矫正成了一种正常的口腔保健。傅教授不无自豪地说,现在世界上有的矫正技术,中国全有,而且,中国制作的牙套,出口世界上70多个国家。 “人们会越来越认识到,懂得戴牙套、有矫正牙齿的意识,是高素质的表现。戴着一副牙套出门的人,应该是自信并且骄傲的。"傅教授说。
    一句话:“牙齿的矫正不但是解决形态、外观,而且要恢复功能。"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我很同意。

2万家牙科招聘,6万名牙医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