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拔牙后第三天抱着腮帮子来到医院投诉:“是不是你们技术不行呀,我快痛死了!”对此,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李唐新副教授介绍,这就是常见的干槽症,虽然也有技术操作不当引发感染可能,但其本身就在部分人群身上较易发生。他提醒:拔牙后24小时内别刷牙,以免刺激其诱发。 智齿拔除最易产生干槽症 专家介绍,干槽症又称为牙槽骨炎,发病原因并未十分明确,临床表现为拔牙后3天左右牙槽窝内血块分解脱落、感染、硬骨板坏死,从而出现拔牙位置持续性剧烈疼痛,但不局限于该部位,可能向耳朵、颞部放射,还会有轻度张口受限现象出现。 “干槽症可以发生在任何拔牙位置,但以智齿拔除后最为常见,十个人里面有两个会发生。这是因为智齿拔除的操作过程较长且创伤面积较大。如果医生操作不当也可能引发此症,但更多的则是患者本人渗血较少或是对血管收缩剂太敏感而导致出血少,从而血块难以凝成足够大小、完全覆盖牙槽骨,只要其内里‘空虚’,就会引发感染和疼痛。”李唐新副教授表示。 据介绍,医生对干槽症患者进行检查时可见到拔牙窝内血凝块脱落、骨壁暴露,而探针碰到骨壁时患者往往疼痛难忍,如治疗不及时可持续半个月或更长。 预防重点是防止血块脱落 “预防的重点是防止血块脱落。因为血块可以由于各种原因脱落,而只要它脱落或是凝血不足难以填满拔牙窝,就会在食物残渣、唾液刺激下引发神经传导后的牙骨痛,严重时患者甚至半边头痛欲裂,吃饭休息都难以进行,会遭很大罪。”他说。 李唐新副教授介绍,拔牙完后,患者在24小时内不能刷牙漱口,以免对创面造成刺激,使得血块脱落或是再次出血。 对该症的治疗方法原则上是消炎止痛,第一次治疗须在局麻下彻底搔刮牙窝,然后用3%的过氧化氢棉球彻底清除牙槽窝内的坏死腐败组织直至骨壁清洁,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吸干,自牙槽底部紧密填入碘仿纱条,也可将创口缝合,以防止碘仿纱条脱落而再度疼痛,当可见在空虚拔牙创口内已有肉芽组织覆盖,即可取出纱条。 2万家牙科招聘,6万名牙医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