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3

北京药品市场格局重塑 22家大型公立医院药品拟统一采购配送

2012-07-24      来源: 《中国医药报》   访问量:46    在线投稿
生意社7月24日讯 近日,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因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而备受关注的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以下简称“医管局”)正在酝酿市属22家大型公立医院在政府统一的药品招标平台上统一采购和配送药品耗材。
 
  该消息已得到北京市医管局相关人士的确认。“该内容已经被写进《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里,目前我们在做一些前期工作。”北京市医管局副局长潘苏彦表示。
 
  业内人士指出,北京市属22家公立医院的药品耗材统采,意味着医管局将在药品统一招标基础上进行二次议价,配送商的确定将重塑北京医药商业格局。
 
  列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
 
  “市医管局对药品统一采购应该是在北京市卫生局药品实行统一招标基础上的。”相关人士透露,“统采目录还是在北京市卫生局统一招标的药品目录范围内,统采价格则是在统一招标的价格基础上通过量价挂钩,实现再降价。”换而言之,北京市医管局的统采实际上就是在现有招标基础上的“二次议价”。
 
  在北京市医管局内部人士看来,此举是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一部分。今年5月28日,北京市印发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在试点方案中,明确规定“探索市属医院供应链管理新模式,由市医院管理局统一采购配送药品和耗材”。
 
  据悉,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总体思路是,全面推进本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减轻人民群众的就医负担,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促进人民群众健康。而个人医药负担的减轻,就是要通过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医保资金的总额预付和按病种分组付费制度改革,使快速增长的医疗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数据显示,按北京市属22家大型公立医院平均水平计,药品在门诊费用占比高达65%,在住院医疗总费用占比为35%。而在香港,药品支出只占医疗总费用的9%,在德国该数据仅为4%。因此,通过降低药品价格来降低药品费用,成为北京市属公立医院的当务之急。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医药合伙人王宏志认为,药品、耗材的统采实际类似于团购规模效应将有助于降低药品价格。
 
  资料显示北京市医管局所管理的市属22家大型公立医院中有8家为综合医院14家为专科医院共有床位1.7万张。仅2011年,22家公立医院门急诊人次达到2245万,其所承担医疗服务量已近北京地区医疗服务总量的半壁江山。按北京市整体药品消费300亿元计算,此22家医院药品消费接近150亿元。显然,150亿元的蛋糕不算小。
 
  不过王宏志也指出,由于北京市试点医药分开和按病种付费,加上取消15%的药品加成,各大医院已没有了过度用药的动力,因此降低药品价格主要是通过增加供方竞争的方法,但无论是单一货源,还是最低价中标,实际对降低进口药品价格并无明显效果,反而会引发国内药企在价格上的贴身肉搏,极大影响本土医药产业的发展。
 
  “北京市还没有进行国务院56号文公布后的基本药物招标和二级以上医院用药招标,目前执行的还是2009年药品招标价格。如果是在现有药价基础进行统采、二次议价,北京的药价可能会出现大幅下降,但政府如果一味追求降幅,恐怕又将出现经典老药或者临床急需药品退出市场的现象。”长年研究药品招标的企业人士耿鸿武表示
 配送规则改变市场重新洗牌
 
  更让业内关注的莫过于北京市医管局对于配送商的遴选。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强调,北京市医管局在药品、耗材的采购和配送方面,要“探索市属医院供应链管理新模式”。有消息显示,北京市医管局最初的设想是指定配送商。
 
  在采访过程中,“指定配送商”一说得不到医药业内人士的认同。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认为,指定配送有悖市场经济规律,极易造成垄断。无论是药品价格还是配送服务,只有在竞争的环境中才能越来越透明,价格才能更趋于合理,服务水平才能得到提升。
 
  九州通医药集团董秘刘兆年认为,政府指定可能导致有失公平,降低效率。药品配送特别考验企业的服务能力,目前北京市各大公立医院已经在市场竞争中选择了现有配送商,政府没必要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配送费用是直接包含在价格里的,政府其实只要买断商品价格即可,由谁去配送则跟药价没有关系。”
 
  刘兆年还指出,北京市内一些大型医药商业公司在进行药品、耗材配送的同时,本身还是药品代理商(包括进口药品)。其代理的范围并非都限定在北京地区,有的是华北区代理甚至中国区总代理。这些医药商业公司如果落选配送商的话,部分临床需要的产品有可能就会在北京市场消失。
 
  至于“探索市属医院供应链管理新模式”,北京一家医药商业公司高管表示,目前北京共有医药商业公司200余家,但有能力实施医院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屈指可数。因为“医院供应链管理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
 
  所谓医院供应链管理,实际上就是药品流通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将物流服务延伸到医院的药库、药房直至病区,使医院的药品管理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整合。由于医院供应链管理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2011年6月,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在京召开实施医药物流服务延伸示范工程现场会,以期推广药品流通企业向医院延伸现代医药物流服务的模式。当时,仅有国药集团、华润旗下的北医股份和九州通列入商务部首批医药物流延伸示范工程。
 
  湖南一家医院管理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一家三甲医院所需药品有3000多种,耗材5000多种,配送商都在30家以上。
 
  在采访过程中,有企业人士还提及2009年下半年北京市启动针对《短缺药品目录》、《低价药品目录》和《公开招标目录二》等目录药品配送商的遴选工作,一开始,北京市计划遴选10家医药商业公司进行配送,但最终调整为北京200多家医药商业公司均有配送资格。
 
  “如果真要遴选配送商的话,选谁不选谁将是对北京市医管局的巨大挑战。”企业人士称。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