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2

如何对待民间老中医

2009-06-02      来源: 江门日报   访问量:2811    在线投稿

 

话题背景

  近日,本报刊登《民间老中医遭遇无证尴尬》一文,报道了外海老中医陈长城医术受赞誉,却因没有执业证,长期处于无证执业的尴尬状况。报道出街后,引起市民极大关注和热切讨论。有些市民认为,许多民间老中医医术一样高超,不输“学堂派”,有些市民则认为民间老中医是民间中医药文化的继承者,在管理上不能实行“一刀切”,要区别管理……

  无疑,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民间老中医******是他们常常求医问药的、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如何管理好这个群体,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我们认真思考。那么,究竟如何对待、管理民间老中医?在本期“热点对话”中,市民即对此话题各抒己见,阐发了观点,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正名

  让民间老中医

  堂堂正正看病

  因为没有行医资格证书,我认识的几位老中医都小心翼翼如陈医生一样,暗地里为人看病。记得10多年前,我就认识一位在市区中心市场开了间药铺,同时也为人把脉治病的老中医。这位老中医不轻易给人看病,除非是熟人介绍。他的店铺很昏暗,病人来时,他就很细心地为病人把脉,看舌头,常常要花不少时间,然后边想边用很漂亮的正楷字为病人写药方。他的药铺小且有点乱,可是永远不缺人气,总有不少慕名而来的病人,怀着虔诚之心,聚集在他身旁,期盼他能药到病除。

  这位老中医寡言少语,每次见到他时都是在抽着竹筒烟,然而他看病时的认真、仔细,总让人肃然起敬。10多年过去了,老中医仙逝,药铺也关门了,但很多病人因为遇上他,从此解除疾病的困扰,过上了健康的生活。在他们的心中,没有行医执照的老中医比那些有行医执照的医生不知要强多少倍。

  这些来自民间的老中医,大多没有学历,没有经过很多理论知识的熏陶,但他们或者传承父辈的经验,或者自己在漫漫行医生涯中,摸索到行之有效的治病方法。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借助中草药,为许多人治好了西医看来是无计可施的病。

  中医的神奇就在于中医师们利用望闻问切,对疾病进行治疗并对人体进行调理,治本是它的宗旨。相比西医,中医不必借助冰冷的仪器,不必动不动就要给病人输液消炎,搞得世界上的抗菌药不停地升级,人体耐药性越来越强。中医的面孔在老百姓看来总是亲切,平和,花钱不多却管用。这也就是为什么民间中医能有他们的生存空间,并且一直以来得到老百姓的认可的原因。有人甚至认为,新医改成不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医能不能在我国得到更为广泛地推广。

  然而,不少民间老中医,因为一道对于他们来说并不低的门槛,让他们的行医路变得谨小慎微,甚至胆战心惊。一方面,他们受老百姓的欢迎,另一方面,他们却是“非法行医”。这一正一反的对比,值得人们深思:现行的行医执照的认定,对散落在民间的老中医是否应区别对待?标准是否应一刀切?管理部门如何调动民间医生的才智,又能让他们的行医更安全……

  现实证明,一刀切的武断管理,不仅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只会挫伤有能力的民间医生的积极性。何时让民间老中医堂堂正正为百姓看病?公众期盼监管者早日交出答卷。 (阿欣)

  给民间中医

  一个“名分”

  被民间称为“神医”的陈长城,因为没有执业医师资格,长期处于无证行医的尴尬。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报道一出,立即引起了多位民间中医的共鸣。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形并不奇怪,因为社会上的“陈长城”并不止一两人。

  民间中医为何会遭遇无证尴尬呢?其实,这主要与我国对中医的管理方式有关,目前我国对中医主要采取学堂派管理。要想执业,必须通过相关考试,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系统、合理管理医生,考试合格取得证书,从而持证上岗。对于学堂派医生来说,这种考核方式无可非议,完全值得肯定和支持。对于民间中医来说,尤其是一些年龄偏大的民间老中医,则似乎有些不妥。

  众多周知,中医来自民间。在我国古代,不像现在一样,大学学堂设有中医专业,求学者可以进入学校系统学习。以前的中医基本上都是师傅带徒弟模式,或者凭着兴趣自学。他们很多人和陈长城一样,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保留了不少传统中医的精髓,因而在民间广受推崇;然而,由于年龄、知识结构等条件,他们迈不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这道“门槛”,他们或冒风险无证从医,或面临关门停业的生存危机。

  笔者认为,像陈长城这样的民间老中医,卫生行政部门应该考虑给他们一个“名分”。对于这些民间中医管理,笔者也提出一些个人意见,供相关行政部门参考。

  在管理模式上,可以实行区别管理,对学堂派中医实行一套管理模式,对民间中医则采取另外一套管理模式。在考核方式上,可以考虑组织一些中医专家团,对这类民间中医实行一些特殊方式的考核,考核合格的,可以考虑发放相关执业证书。在日常管理上,考核民间中医要多听从患者的意见,定期对民间中医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从业,否则取消从医资格。

  笔者相信,只要好好管理,给民间老中医一个“名分”不仅不会带来负面效应,反倒能促进我国中医药蓬勃发展。 (易心)

  关键词 保护

  为“国粹”网开一面

  中医是我国的“国粹”。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以“师带徒”的方式,一代代地传承下来。徒弟从师父那里学到的,除了医学技术,还有“悬壶济世”的医德医风。虽然古代没有医生执业资格的认证制度,但是社会对医生(以前叫“郎中”)还是有一个普遍的评价标准。品德高尚、博通经史、家学深厚、名师传承的医生,最受欢迎。

  我国的医师执业资格认证是1998年开始实行的。这项认证肃清了医疗队伍中的“江湖骗子”,使我国的就医、行医环境更加安全。考核制度也有一定的灵活度。《执业医师法》规定:“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满三年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传统医学专业组织或者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考核合格并推荐,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试的内容和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但是,目前我国确实还存在一定数量深谙中华医学精髓,却无法通过这个“另行制定”的考试的“郎中”。《江门日报》报道中提到的陈长城就是其中一人。

  这种情况的出现,不是执业医师资格认证的错,也不是老中医的错。个例不足以批驳认证制度,但是认证制度能不能对老中医也网开一面呢?

  从新闻报道中,笔者发现,陈长城虽然背负着“非法行医”的“罪名”,但是百姓相信他,上门求医的患者络绎不绝。行医对他来说,已经不是维持生活的手段,而是济世救人的善行。陈长城在自家大门外已经贴出“休诊一年,谢绝滋扰”的告示,表明他并没有非法行医的故意,卫生行政部门能否对此“睁只眼,闭只眼”呢?当然,这种默许是有度的,不然会变成放纵,甚至渎职。对那种在民间有广泛认可度,并不以此为赚钱手段的“郎中”们,宽容以待。对那些靠嘴皮子的虚假宣传,没有任何证件,却打着“诊所”、“医院”、“名医”的招牌,招摇撞骗的人,坚持打击,绝不手软。

  给“国粹”留些空间,多些包容,“国粹”才会进一步发扬光大。

  (洒洒)

  对老中医可特事特办

  笔者认为,对于民间老中医无证行医,我们不妨灵活一点处理,可以考虑特事特办。

  一直以来,老百姓对老中医都比较信任,认为老中医能医治奇难杂症,老百姓的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往往喜欢去找老中医,开几剂中药调理调理。

  在笔者看来,虽然老中医不是什么神医,但是中华医学博大精深。老中医是中华医学的传承人,确实也为不少老百姓治好过无数的大病小恙。一些与老中医有医缘的老百姓,他们所患的奇难杂症也被老中医治好了,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得不佩服老中医,不得不对中华医学另眼相看。

  以陈长城为例,尽管他没有医生资格证,但是很多老百姓就是相信他,喜欢找他看病,深受百姓爱戴。

  如果我们仅是简单地以老中医没有医生资格证为理由,不许他继续行医,就不但在感情上伤害了当地老百姓,而且也给当地低收入老百姓看病带来困难。

  因此,对于老中医的医生资格证问题,可以特事特办。有关部门可以组织人员对老中医进行全面的评估,根据老中医的专长,发放执业证书,上面列明可以诊治疾病的名称,让老中医光明正大行医,造福一方百姓。 (方圆之道)

  对民间中医要给予足够重视

<

2万家牙科招聘,6万名牙医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