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2

关爱牙齿 让宝宝的微笑更加甜美

2012-06-25      来源: 人口导报   访问量:102    在线投稿

 

 

    牙齿健康是关系到人一生的大事,作为家长,应该从宝宝小的时候就注意呵护他们的牙齿,不健康的牙齿,不仅仅会影响到外在美观,更会成为多种疾病的诱因。关爱牙齿,也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家长朋友们不妨从本版的专家建议中,汲取一些宝贵的经验。

  专家寄语

  窝沟封闭术可有效防止龋齿

  牙齿健康关系到生命质量,对于婴幼儿来讲,龋齿一直是困扰宝宝健康的一大病患,经常有家长问:“我的孩子每天刷牙,为什么还会烂牙?”为了预防龋齿,爸爸妈妈们做了许多努力,可是,却可能忽略了预防龋齿最简单有效的一种方法 窝沟封闭。

  儿童龋齿现象严重 家长需警惕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没有蛀牙,但实际上没有蛀牙的孩子却很少见。因为刚萌出的牙齿发育尚未完全,表层钙化不足,耐酸性差,窝沟深,容易发生龋坏,而且儿童很少主动注意口腔的清洁,正确刷牙的能力较差。这时候窝沟封闭对保护儿童牙齿特别是预防龋齿至关重要,应引起家长高度重视。

  窝沟封闭的概念

  什么是“窝沟封闭”呢?原来,口腔中“六龄齿”上面,有很多窝沟,这些窝沟凹凸不平,能够起到增大咀嚼面积、增加摩擦力的作用,有利于把食物充分嚼碎。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些部位裂隙比较深,发育薄弱,容易致龋,缩短牙齿的寿命。窝沟封闭就是在牙齿的窝沟内涂上一种材料(对人体无害也可自凝的合成有机高分子树脂),液态时它可渗入到牙齿表面的窝沟内,经光照后固化。就如同给牙齿穿上了一层保护衣,增强牙齿抗龋能力,从而达到预防龋病发生。

  在我国儿童与青少年中,后牙窝沟龋占龋病的80%-90%,而预防儿童窝沟龋的有效方法就是窝沟封闭,做过窝沟封闭的牙齿患龋率明显低于未做过窝沟封闭的牙齿。可见,窝沟封闭能极大降低儿童患龋水平,同时还能降低个人经济负担和社会医疗资源消耗。然而,最近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只有9%的家长知道窝沟封闭的防龋作用。其实窝沟封闭是一种无痛、无创伤、安全简便的防龋技术。使用的是无毒害的封闭材料,对牙齿无伤害,。

  窝沟封闭的起始时间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的乳牙迟早都会换掉,没有必要进行窝沟封闭,但在孩子乳牙长好之后,就应该考虑进行窝沟封闭,因为如果乳牙蛀掉了,就会严重影响到换牙之后牙齿整齐性。同时,在恒牙长出之后,可再次进行窝沟封闭,因为这时候,孩子的牙齿窝沟比较深,很容易藏匿细菌。儿童进行窝沟封闭的最佳时间一般在磨牙萌出后1年之内,具体来说主要分为三个阶段:3~4岁儿童,乳磨牙3岁左右萌出,11~12岁左右才替换,在口腔中停留时间长,如果有条件,应该做窝沟封闭;6岁左右儿童,第一恒磨牙(六龄齿)萌出,它是口腔中萌出最早的恒牙,也是发挥咀嚼功能、影响牙齿排列、影响颌面部发育极其重要四颗牙齿(上、下、左、右各1颗),必要时做窝沟封闭加以重点保护;11~13岁的儿童,双尖牙、第二恒磨牙刚刚萌出,做窝沟封闭效果好。对口腔卫生不良或年龄较大,牙齿萌出口腔时间较久的儿童,窝沟封闭治疗的时间也可酌情放宽。

  窝沟封闭的过程及辅助措施

  窝沟封闭全部过程分以下几个步骤:清洁、酸蚀、冲洗和干燥、涂封闭剂、固化、检查,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不适感觉。但刚刚封闭好的牙齿,应避免咬过硬过粘的食物,如口香糖,坚果等。做完封闭后,**3~6个月后复查一次,以后每年进行口腔常规检查时,同时检查牙齿,若发现有封闭剂脱落的情况,要及时给予弥补。

  当然,要保护所有牙齿健康,仅仅依靠窝沟封闭是不够的,家长还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掌握正确刷牙方法,每天刷牙三次,每次不少于三分钟;合理调整食物结构,提供足够的钙、磷、维生素D,减少含糖食物、黏性食物摄入等。

  在带孩子就医过程中,家长配合也特别重要。建议在带孩子就诊前,家长先做好孩子思想工作,千万不要根据自己的看牙经历,把很多负面信息说给他们,这会导致孩子在没开始治疗前就被吓坏。更关键的一点是,从小就经常带孩子去看牙,不仅能预防龋齿,而且可以降低孩子对看牙的恐惧感。

  第一次带孩子看牙前要告诉他们什么是牙医,为什么要去看牙,要让孩子觉得看牙是件有趣的事。如果在看牙时,孩子觉得疼了,家长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担忧和紧张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让孩子慢慢放松下来,这也会使牙医更专心治疗。不要等孩子牙疼得厉害了才带他们去看牙,应在未得牙病的时候定期去医院检查一下,这样,既可使孩子初步感受一下看牙的滋味,又不使孩子感到恐惧。

  疾病观察站

  牙疼为何会引起面部肿胀

  当孩子出现牙痛时,父母想当然给孩子吃上一些消炎药就没事了。其实,没过几天,牙是不太疼了,但面部却肿了起来。那么,究竟牙齿和面部有何联系而使牙痛会引起面部组织肿胀呢?

  原来,在正常的面部解剖结构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筋膜间隙。这些间隙均被脂肪或是疏松的结缔组织所充满。只有在感染侵入人体,破坏了脂肪与结缔组织,在间隙中充满了炎性产物,形成间隙感染时,间隙方显现出来。由于这些间隙可以彼此沟通,故而感染可以局限于一个间隙,也可波及几个相邻的间隙形成弥散性蜂窝组织炎。而导致这些间隙发生感染的原因,大多是由牙病而引起的,当然也有少数是由其他疾病而引起的。

  牙痛主要是由于牙齿内的牙髓组织发炎所致。如若未能及时有效地治疗,牙髓组织的炎性产物则无法消除。而牙是一个近似密闭的结构,只有牙根部位的根尖孔与“外界”即牙槽骨相通。故而牙髓的炎性渗出物只好向牙槽骨内强行扩散,进而穿破骨头的骨膜到达面部软组织,形成上边讲的一个间隙或多个间隙感染。如若感染恰好在神经走行的部位,就压迫神经,造成局部剧烈疼痛。所有这些反映到人体上,则是面部肿胀,皮肤表面发红,摸一摸皮肤热乎乎的。

  牙痛不是小事,尤其是儿童出现牙痛,家长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以免对孩子健康发育造成损害。

  古方

  牙齿从何时开始发育

  婴儿大约在6个月左右开始长牙,因此有许多人以为牙齿的发育从这个时候开始。其实这种看法并不完全对。牙齿发育必须经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生理过程,乳牙从胚胎第2个月就开始萌动,直到3岁多牙根才完全形成;恒牙在胚胎4~5个月萌动,到其完全形成,要到20岁左右了。以一个牙齿为例:乳中切牙从开始发生到牙根完全形成,大约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而恒中切牙则需要十年左右才能完成。

  一般来讲,牙齿的发育可分为三个时期,这就是生长期、钙化期和萌出期。6个月长牙,仅仅是牙齿发育的萌出期。这种复杂的过程是机体其他器官所没有的。例如肝脏、心脏等器官只有生长期,骨骼系统有生长及钙化两个时期。然而牙齿不但要钙化,而且还要萌出,才能行使功能,三个步骤,缺一不可。具体讲就是牙胚发生、牙体组织形成和牙齿萌出。牙胚发生从胚胎第6周开始,逐渐出现20个乳牙胚。在乳牙胚继续发育的同时,从乳牙胚的舌侧长出20个恒牙胚,将来发育成为20个恒牙,并与乳牙替换。在恒牙胚的两端,各在胚胎10月,出生后2年、5年分别长出第1、2、3个恒磨牙胚。此时牙胚发育才告完成。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乳牙的数目、大小和牙周组织的力量等,都已不能适应颌骨和咀嚼力发展。乳牙从6岁开始,陆续发生生理性脱落,到12岁左右就全部为恒牙所代替了。 周恒

  某些宝宝为何乳牙迟脱

  儿童一般从6~7岁开始换牙,乳牙逐渐脱落,恒牙相继萌出。恒牙已经萌出,相应位置上的乳牙尚未脱落,叫做“乳牙滞留”,又叫乳牙迟脱。儿童换牙期,乳牙脱落和恒牙萌出关系十分密切。由于在每个乳牙根的下方,都有一个恒牙胚在发育成长着,恒牙胚在向口腔方向生长萌出过程中,要逐渐压迫乳牙根,通过破骨细胞的作用,使骨质吸收变薄;同时乳牙根因为受到压迫的刺激而渐渐吸收,牙根越来越短直至消失,于是乳牙就松动,最后只剩下乳牙冠附着在粘膜上,这时只要咬到一点稍硬的食物,乳牙就会脱落。因此,我们看到掉下来的乳牙是没有牙根的。在乳牙脱落的位置上多可见到恒牙的露头。

  乳牙迟脱主要有如下3个原因:

  恒牙胚错位:即没有长在乳牙的下方,导致恒牙与乳牙根不能接触。乳牙根由于得不到恒牙压迫刺激,牙根不吸收,所以在牙床上不松动,造成乳牙迟迟不脱落。

  乳牙疾病:因为乳牙疾病而继发的牙根周围感染,导致恒牙胚坏死。或由于炎症引起乳牙根与牙槽骨发生粘连,使乳牙根吸收不完全或根本没有吸收,造成乳牙不能脱落。

  先天性缺少恒牙的牙胚:由于没有恒牙发育,乳牙根得不到压迫刺激,不发生吸收现象,自然就会较长时间地留在牙床上。有时这种残存的乳牙到了成年后还未脱落,仍具有一定的咀嚼功能。

  

2万家牙科招聘,6万名牙医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