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舍得投钱,中国企业是没戏的。”6月14日,投融资高峰论坛现场,当徐航以调侃的口吻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台下听众的心情不仅没有放松,反而更加沉重起来。 作为有医疗健康领域“华为”之称的深圳迈瑞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徐航的这番话并非危言耸听。历经10年高速发展的中国医疗健康产业,跨国公司仍在高端领域占据明显优势,且有向中低端市场下沉的趋势,与之相比,本土企业依旧势弱。雪上加霜的是,近几个月以来,“毒胶囊”、抗生素滥用等安全事件持续发酵,使得一向有“朝阳产业”之称的医疗健康行业增速放缓,投资额大幅下降。 医疗健康产业到底是蓝海还是红海,今年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将会如何,还有哪些投资机会?此次高峰论坛上,上述话题成为与会者关心的焦点。 蓝海还是红海 前些日子,他回湖南老家的时候,亲眼看到乡镇医院的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乡亲们的医疗保障也有了明显提高。作为一名风险投资研究及参与者,这些所见所闻增强了他对医疗健康产业的信心。 据数据库统计, 2011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资案例数与投资金额创下历年新高,涉及投资金额达41.37亿美元,这一金额几乎与2006~2010年5年间的累积投资额相当。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益于整体风险投资(VC)、私募股权投资(PE)投资案例和金额的增长,同时也显示出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资本的吸引力。 对于今年上半年VC/PE投资的相对放缓,并不讳言。不过,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与TMT等其他行业相比,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仍旧是稳健和积极的。“2011年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与2010年相比实现了300%的增长,这在其他行业是很难出现的。今年第一季度TMT行业投资速度下降了80%,而医疗健康行业的降幅则没有那么大。” 医疗器械是医疗健康行业的一个典型缩影。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李国强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目前医疗器械领域同质化和价格竞争严重,但是,即便如此,“未来5到10年仍为蓝海还是有把握的”。 北京康复之家医疗器械连锁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柏煜也认为,医疗器械行业未来还有四五十年的高速发展期。2008年,江苏鱼跃在中小企业板上市后,柏煜曾预测,未来该行业每年都会诞生一家上市公司。“现在看来,未来上市公司还会批量出现,很可能会每年两到三家。” 究其缘由,美国华平投资集团执行董事方敏一语中的,“这个市场非常大,一两样产品就能养活一家企业”。不过,方敏认为,该领域未来的机会主要在于市场的整合。 民企的曙光? 在美国恩颐投资全球合伙人、中国董事总经理蒋晓冬看来,近期医疗服务领域的热度在缓慢上升。“最近政府高层官员对于民间资本进入医疗领域表示了明确的支持态度,这让作为投资人的我眼前一亮。” 两三个星期前,蒋晓冬在参观美国的医院时,美国人对中国的VIP特需门诊表示奇怪。在他们看来,在医疗服务面前,应该是人人平等的,怎么能有差别待遇呢?对此,蒋晓冬感触良多。 民间资本的进入能否改变这一局面? 今年4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新一轮医改由此启动。研究中心认为,新医改的深入,将为医疗服务、商业健康保险以及医药、医疗器械等特定的细分领域,带来一定的投资机会,特别是在公立医院改革及商业保险方面,如果医改顺利进行,对于民间资本的进入将是一次良好的机遇。 然而,在怡德医疗投资管理集团董事长周大为看来,目前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太阳还没有出来,只有一点点曙光,不过未来会越来越好。 “与中国大陆最像的地方是台湾地区。”周大为说,“3年前,台湾80%的医疗服务是由公立医院承担的,而现在75%则由私立医院完成,99%的人口已参加了政府的全民健康保险。台湾的民众可以和其领导人马英九一样享受低廉而优质的服务。” 借鉴台湾的经验,周大为认为,“民营资本的介入有助于实现看病的"效率化",无论是医保、医药还是服务,我们一定要追求效率这两个字”。 爱康国宾是一家民营企业。该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首席框架师张黎刚认为,民营企业进入医疗领域,不是要抢国立医院的饭碗,而是作为必要的补充。“国家要想下决心解除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的障碍,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让民营医院进入医保体系,二是可以让医生在国立和私立医院之间自由流动。” 另一位民营企业代表安琪儿医疗(中国)控股集团董事总经理蒋林的体会是,目前民营企业进入医疗领域,人和钱都不是问题,**的障碍是地方政府的行政准入。“这是我们最不能把控的地方。”在蒋林看来,民营企业拓展医疗市场时的纠结与困惑,不仅仅来源于自身,也来自于外部的环境。 细分市场的机遇 数据库统计信息显示,从2011年的医疗健康产业投资二级行业分布来看,医药行业发生的投资案例数达到92起,占比达59%,是最受VC/PE青睐的医疗健康二级行业。紧随其后的二级行业包括医疗设备、医疗服务、生物工程等。提醒投资者,要想掘金细分市场,需要注意其各自不同的特点。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统计显示,2000年到2009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年复合增长率为28.5%,而全球范围内该市场的复合增长率仅为8%。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蓬勃态势由此可见一斑。 未来这一领域的跨国公司将在中低端市场下沉,本土企业竞争会进一步加剧。基于这一趋势,徐航一再强调,进入这一行业必须要有过硬的技术。“只要找到有前途的技术,都值得投资。” 对于深受毒胶囊、滥用抗生素等安全事件冲击的医药行业,建银国际财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小林则认为,这些事件短期内会给企业发展带来影响和冲击,但从长远来看,是一件好事,能够让投资安全有更好的保障。 而对于利好政策出台后,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涌入医疗服务领域,VC和PE们则普遍看好民营和专科医院。 许小林告诉记者,他之所以投资这类医院,是因为从务实的角度看,这样的医院能够在短期内给予经济回报。而不选择公立医院改制试点单位,则是因为很难投资下去。“从长远来看,医改还将任重而道远。”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