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近日季节交替,儿童专科医院门急诊再次“发烧”。记者昨天在沪上四大儿童专科医院了解到,一线医生排班已到了负荷极限,却仍然无法满足求诊患儿。为缓解儿科不堪重负的现状,本市将推进二甲医院开设儿科病房,酝酿在社区增设儿科门诊,沪上高校医学院也将重开儿科专业。
见闻
家长带孩子看病“太累了”
昨天上午,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的门诊大厅挤满了人。最近申城突然升温,很多孩子来不及适应,出现了发烧、腹泻等病。
“看一次门诊,至少要等4个小时。”昨天上午,一名抱着儿子候诊的何女士告诉记者,她刚刚挂了个号,然而被告知“晚饭前再来”。她说:“现在带孩子看病,哪家医院排队都至少半天,我的一个同事还遇到过下午挂号,到半夜才给孩子扎上针的情况。”
医院门口树着一块告示牌,上面写着:“目前正值儿童患病高峰,就诊人数剧增,门诊及候诊时间较长,需等候2至4小时,请各位家长给予配合。”不少家长坦言,这块牌子几年前露面后似乎再也没被拿走,陪孩子看病等候几小时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有时甚至要折腾一天。
15时30分应该是上海市儿童医院门诊人数相对较少的时段,但昨天内科门诊的5个诊室仍然排着长队,补液室里也坐满了患儿和家长。“带孩子看病太累了。”家住闸北区的王先生上午10时带女儿到医院,输液时已是下午1时多了。
医生午饭时间不超半小时
患儿爆棚让儿童专科医院的医生们面临着空前的工作压力。不少儿科门诊的医生告诉记者,为了应对门诊的持续“高热”,“中午连一连,晚上延一延”成为了他们的工作常态。
昨天下午2时多,一名儿内科医生告诉记者,她从早上8时开始,已经连续看了7个多小时的门诊,嗓子也有些哑了。
“这段时间,我平均每天要看60多个患儿。”一名呼吸科的门诊医生说,她每天的工作时间至少八九个小时,晚上还经常加班,几乎每天都会延长看诊时间。
这名医生说,每天中午医生们吃饭分秒必争。“外面都是等着看病的孩子和焦急万分的家长,我们吃饭时间若是长一点,自己都觉得过意不去。我们基本都轮流吃饭,每次吃饭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
困境
风险高待遇差,大量医生已流失
这几年,上海出生率攀升,儿童专科医院不堪重负。记者了解到,市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每日门急诊量最高峰时超过4000人。儿童医学中心每天门诊量至少有五六千人,一线医生排班已经到了负荷的极限。“看病难,主要原因是医生不够、床位太少。”儿医中心院长刘锦纷说。
责任重、工作量大、待遇较其他医生差,是儿科医生大量流失的原因。15年来,全国儿科医生的数量仅增加了5000人。调查显示,目前本市儿科医生收入福利平均较其他医生低20%至30%。
“和成人相比,儿科的医疗风险更高,特别是新生儿,病情复杂,疾病变化快。”儿童医院医生告诉记者,幼儿科被称为“哑科”,“小孩子常无法说出自己的病情,诊断时很大程度上要靠临床经验,需要儿科医生凭经验去判断、观察”。
儿科医生纷纷表示,国内医学院校停止儿科专业招生后,专业儿科医生的培养遭遇挑战。十多年来,全国儿科医生的数量只增加了大约5000人,平均每年仅300人左右,“每年儿科医生都招不满”。
病人少不赚钱,综合医院关儿科
相比儿童专科医院的火爆,二、三级医院的儿科门诊量普遍人气不足。卫生部门调查发现,由于“不赚钱”,上海一些综合性医院甚至悄悄关闭儿科。
在瑞金医院、普陀区中心医院等综合性医院,前来就诊的儿童不多。其实,沪上大部分医院都有儿科门诊,夜间也有儿科急诊,但是家长们大多有“送专科医院比较放心”的心理。瑞金医院相关人士昨天告诉记者,儿科在该院属于小科室,门诊量也比专科医院少很多。
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医生透露,儿科在一些综合性医院、二级医院里属于“亏本”科室,因此有的医院用减少挂号量或推荐病患到专科医院的方式来“止损”。“在一些二级医院,儿科似乎已名存实亡。”儿童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儿科不赚钱和疾病单一性是制约科室发展的因素。
一名业内人士认为,应在政策上要加强对儿科医生的培养和扶持。
对策
高校医学院重开儿科专业方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今年将重开儿科专业方向,首批招收30人。
据介绍,1999年,随着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目录调整,国内的医学院校陆续撤销儿科学专业,但并未建立起新的儿科医生培养体系。由于儿科医生责任重,待遇差,流失非常严重。我国每千名儿童只有0.26名儿科医生。按1000名儿童应有一名儿科医生算,我国儿科专业医生缺口至少20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决定从2012年开始重设全日制本科“临床医学儿科专业方向”,首批招收30人。课程设置除了儿科学外,还将恢复开设儿外科、儿内科、儿童保健学等,同时启动“本硕连读”改革。今后学校还将每年增加5至10个招生名额,满足上海乃至全国对儿科人才的需要。
推进二级医院设儿科病房
上海市卫生局明确要求,除了要不断把现有的儿科医疗机构做强做大以外,医院也不能自行关掉儿科。“下半年起,我们也要推进全市二级甲等医院开设儿科病房。”卫生部门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不少二级甲等医院已恢复了儿科病房。上海还酝酿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儿科门诊,同时完善社区和三甲医院的转诊制度。
在儿童类专科医院中,85%以上接诊的孩子都是感冒患儿。儿童类专科医院应该主要针对儿童疑难杂症,常见病在家门口的二级医院、社区卫生中心也可解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