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3

同家医院不同看病遭遇 医患关系差别一味抱怨体制

2012-06-19      来源: 健康时报   访问量:14    在线投稿

    谈到医患关系,人们总会把原因归结为制度。然而,最近接连有两位读者与我们分享就诊经历,巧的是竟然都在北京海淀一家******的三甲医院,而且几乎是同样的时间。不过,一个是气愤地投诉,一个却是衷心地赞扬。同样的医疗体制、同样的医院,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愤怒:从见着医生的面,到开检查单子,也就一两分钟,就让切除子宫。结果换了位医生一查,是宫外孕,子宫躲过一劫得以幸存。

    ■赞扬:老人独自就诊,因表达能力有限,她带着家人预先准备好的一大叠“就诊笔记”,医生耐心地解答,详细地问诊,不时地安慰,令家人备感温暖。

    ■换位:法官在案件审理中,尽管始终心怀公平与正义,但面对那些语无伦次,永远说不清楚的当事人,心中尚难免焦急。而医生在问诊中所遇到的病人,恐怕大多数都是这种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生能做到不急不躁、不威不怒,已属不易。这样既业务精进又爱心广博的医者,实在令人感动和钦佩。

    怒

    看了一两分钟就要切子宫

    “就是简单地摸了摸就让我切除子宫。”贾女士虽然有惊无险地逃过一劫,可至今仍然“咽不下这口气”。她向健康时报记者诉说自己在北京海淀一家******三甲医院妇科的就诊遭遇。

    今年3月初,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贾女士突然感到腹部剧痛,下身还渗血,她赶紧来到附近一家******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就诊。因为有停经症状,贾女士特地挂了一位妇科副主任医师的号。

    挂号、候诊,等见着医生的面时,腹部还隐隐痛的贾女士心急如焚,准备一口气将自己的症状和盘托出。可刚说了几句,医生非常不耐烦地打断她的话,然后用手摸了摸她的腹部,接着就开始开检查单。

    “我从见着医生的面,到她开始开单子,整个过程也就一两分钟。”贾女士说。

    “这也太快了点吧?”贾女士疑惑不解,在离开诊室的路上,她拿着单子边走边看,越看越不对劲:检查单上赫然印着包括乙肝筛查和艾滋病筛查等一连串检查项目。贾女士渐渐意识到这是一张术前检查单,也就是说医生已经决定做手术。她立刻折回诊室,焦急地询问医生:“这是要我做什么手术吗?”

    “切子宫。”医生轻描淡写地说。

    贾女士一听,头都快炸了,

    浑身窜出一股寒气,她连忙哀求医生:“我还没有孩子,将来还想要孩子,能不能不切除啊!”

    “不行,你的子宫肿得很大了,必须切除。”医生肯定地说。

    切除子宫事关重大,仅凭手在肚子上摸这么几下就要子宫切除,贾女士无论如何都不同意。她恳求医生再仔细瞧瞧,可无论怎么说,医生都表示没有必要。

    憋了一肚子火的贾女士忍着痛来到医院的投诉部门投诉。院方为了安抚她,让她到另一位医生那里再检查一下。

    这次诊断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医生怀疑她怀孕了,并且极有可能是不正常的怀孕形式,情况非常危急,需要马上住院观察,一旦确诊立即手术。

    检查结果出来,贾女士果然是宫外孕,一周后,贾女士在这家医院做了多项排查后,接受了输卵管切除手术。

    “切除子宫根本不可能阻止宫外孕。如果当时我听医生的话做了子宫切除,那么一旦时间到了,输卵管破裂,结果不堪设想。”贾女士说,一个在北京的******三甲医院的医生,怎么能在一两分钟内就决定切除子宫?要不是自己亲历,打死她都不会相信。

    最终,在花了7000元后,危险的宫外孕总算被成功地终止,但是,这次就诊经历,让贾女士一辈子都忘不了。当然,她也念念不忘后一位给她诊治的医生。

    同样是医生,怎么差别就这么大呢?

    赞

    揣着就诊笔记遇上好大夫

    贾女士的遭遇令人感慨,可就在同一月,健康时报还收到了一位读者来信,讲述了她母亲看病的经历,对医生赞不绝口,而这家医院恰好与贾女士就诊的医院是同一家。

    今年3月15日一早,刘女士60多岁的母亲去这家医院的心内科看病,这一趟,老人提心吊胆。

    因为老人表达能力有限,一紧张更会语无伦次,很容易让医生不耐烦,以前每次都是女儿帮着“翻译”,而这一次女儿工作实在抽不开身没能陪着来。

    为了这次就诊,母女俩做足了功课,女儿把老人的病史简要地写在了笔记本上。还写了老人做检查时的一些问题,比如血管细且易破,每次抽血都很受罪,希望医生在开抽血检查项目时,能一并开全了,省得反复抽血。还把以前的各种检查单都带上了,厚厚的一叠“就诊笔记”。

    尽管如此,女儿仍担心母亲表述不清会惹烦医生,也担心医生没耐心看“就诊笔记”。谁知下午一进家门,母亲就迫不及待地说:“今天遇上好大夫了。”

    母亲说,在医生开化验单时,她一遍遍重复原先写好的化验项目,医生非但没有烦躁,反而安慰她说都已经安排好了。面对老人拿出的诸多往年检查单据,医生一张张进行了核检。

    初步诊疗结束后,医生还叮嘱老人,标注为“加急”的检查项目,结果一出来就立即给她,其他的下午出结果后交给她。

    当老人把检查结果全部交给医生后,医生又将她准备采取的治疗方案做了深入浅出的说明,并耐心地回答了老人的疑问和困惑,还对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和注意事项作了强调。

    刘女士想起来,也是这家医院,母亲还曾多次在妇科一位教授那里做检查,教授温文尔雅又平易近人,母亲也是多次称赞。

    刘女士是一名法官,母亲的就诊经历让她感慨万分。她在信中写道:“在案件审理中,尽管始终心怀公平与正义,但面对那些语无伦次,永远说不清楚的当事人,心中尚难免焦急。而医生在问诊中所遇到的病人,恐怕大多数都是这种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生能做到不急不躁、不威不怒,已属不易。这样既业务精进又爱心广博的医者,实在令人感动和钦佩。”

    ■编后

    这原本是不相关的两件事。先是一封感谢信发到了编辑邮箱,后是一个投诉电话打到了健康时报的新闻热线4006106999(按3键)。可当同一家医院先被表扬,后被痛骂之后,我们有一种想法,要把这两件事一起摆出来,换个角度来看看医患关系。

    每当出现了医患纠纷总有一个固定的路径:患者骂医生,医生骂媒体,更多理性的声音是把医患关系不好的原因归结为体制。

    骂体制、骂制度是一种最省事、最痛快的发泄方式。不过,体制是什么?体制最终是表现在一个个鲜活的人的身上。体制确实把医生推到与患者对面,让医生承担了许多体制的缺陷。问题是,在这种缺陷没有根本性的改变面前,我们每一位(包括医生、患者)为医患的和谐该做些什么?这确需我们共同思考。假如我们每一位医生都尽可能给患者一丝温暖,假如我们每一位患者尽可能地给医生一份理解,医患的和谐之路才能铺就。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